前海前兩月進出口總值創歷史同期新高
日期:2024-04-02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方慕冰)深圳海關昨日透露,今年前兩個月,全國企業經前海合作區內口岸進出口3333.9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20.2%。其中,出口2857.4億元,同比增長24.3%。
1個國際機場、6個港口碼頭、5個對外開放口岸……前海合作區貫通關、匯、稅鏈條,推動跨境電商“陽光化”發展,聯通大灣區港口資源,發揮海陸空聯運優勢,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作用凸顯。
貫通關匯稅鏈條結匯成本下降
前海是深圳跨境電商出口貨物的重要通道,同時具備綜保區、自貿區等政策疊加優勢,以及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目前,前海合作區內實行跨境電商出口“關匯稅一體”陽光化監管業務試點,推動跨境電商出口持續向好。
深圳海關有關負責人說,依據9610出口申報數據,進行規范收結匯和向稅務機關規范申報出口免(退)稅,實現關、匯、稅鏈條貫通,貿易真實性可相互印證。該模式使企業結匯周期由3天以上縮短到1天以內,結匯成本下降80%。
晟灣宏達(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佳楠表示,跨境電商出口“關匯稅一體”陽光化監管業務促使各個環節聯結和互通,便利企業運營,切實地降低經營成本,為企業資金流轉和生產提供很大幫助。該模式下,該公司全年業務量預計能達到80%以上增幅。
共享大灣區港口資源
3月25日,一批電烤箱等家用電器,以“大灣區組合港”模式在中山外貿碼頭辦結通關手續,經駁船“穗海韻688”運抵蛇口港后,再由國際貨輪運往印度、法國等國際市場。
前海合作區內的深圳港西部港區是珠江口水域重要的海上交通樞紐,珠三角地區小型船舶多經此處進出香港。通過“大灣區組合港”模式,共享港口代碼,一次性完成申報查驗手續,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開展全程監管,做到樞紐港和支線港運行一體化,實現貨物在灣區各碼頭間“全天候”水路調撥,24小時運輸不停歇,無縫銜接江海物流。
截至目前,以深圳西部港區為樞紐港的“大灣區組合港”航線已達30條,今年前兩個月,累計監管進出口集裝箱5.2萬標箱,同比增長65.7%。
海陸空聯運縮減通關時間
為有效串聯前海合作區內航空口岸、海運口岸和綜合保稅區,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前海服務中心再升級,推動落地國內首個“機場貨運安檢前置站”,支持企業將訂艙、集貨、分撥、安檢等環節由機場貨站前置到前海綜合保稅區,使深圳機場出口貨物在前海享受候機“衛星廳”服務。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海空港暢流計劃”改革,將前置安檢等服務與預報關、智能審圖等措施結合,指導國際貨站改造卡口及查驗場地等軟硬件設施,實現出口貨物“智能分流、順勢查驗、嵌入監管”。
深圳市美邦運通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陽躍說,自前置安檢項目正式運作以來,已有2.6萬余噸出口貨物享受到便利,節省物流成本約30%,貨物從前海到達機場后,疊加“海空港暢流計劃”,查驗耗時減少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