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及時雨”滋潤科技企業
日期:2024-04-02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沈勇
數以萬千計的深圳高科技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然而科技企業大多是輕資產、重知識產權,常常會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遇到資金緊缺問題。
針對這一現狀,我市不斷引導金融機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統籌運用好多種金融工具,加快推動科技金融發展,積極為科技型企業構建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記者昨日了解到,截至2023年末,深圳轄內科技型貸款余額11056.94億元,同比增長32.34%。
金融成科技企業“堅強后盾”
近年來,我市出臺金融支持制造強市建設、專精特新、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一系列專項政策,引導金融精準服務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
2023年10月,《深圳市關于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出臺,圍繞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科技金融創新發展、鼓勵風投創投支持科技、強化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加強平臺智庫服務支撐等五方面、20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企業支持力度。
對有前途的科技企業,投早投小才能發揮金融之長。深圳風投創投在機構數量和基金管理規模方面都穩居全國城市前三。自2022年11月以來,我市每月高規格舉辦創投對接活動——“深圳創投日”品牌活動,目前已舉辦17次活動,覆蓋深圳市各區并走進香港,為686家優質企業搭建路演平臺,實現規模超1140億元的重大基金簽約落地。
同時,我市按照“一產業集群、一專項基金”理念,重構產業引導基金體系,并探索設立規模20億元的科技創新種子基金,引導各類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轉變傳統授信思維服務企業“爬坡期”
對多數深圳科技企業而言,“騰飛貸”已不再是陌生字眼。
超純環保是一家專注于半導體行業、光伏行業的超純水清洗解決方案科技企業,在“騰飛貸”模式下,銀行的融資支持從1年期900萬元貸款,擴展到2年期3000萬元。
(下轉A7版)
(上接A1版)
“這是公司首次獲得純信用貸款,也是首次獲得中長期貸款。且在企業‘加油’爬坡階段給予利率優惠,業績增長后再適度提高利率,這個方式非常匹配我們的需求。”超純環保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牽頭舉辦共建“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啟動儀式暨“騰飛貸”進南山區對接活動。人行方面表示,“騰飛貸”的創新在于轉變了金融機構的授信思維。由傳統“看賬本”轉變為“看未來”。企業的新增訂單、資金周轉、合作對象,都可作為貸款依據。
“我市鼓勵銀行這樣提升對科技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同時為推進銀行機構科技專營體系建設。”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10月,《關于推進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科技支行建設的指導意見》印發,進一步明確了科技支行認定標準和政策保障措施,鼓勵銀行機構對科技支行單列信貸規模、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并推動各區制訂科技支行扶持政策。目前,轄內共9家銀行20家支行被認為第一批科技支行。
讓金融“春風化雨”服務更多實體經濟。2022年6月,我市創新啟動“金融驛站”項目,線上線下相結合實現科創類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有效觸達和精準服務。截至目前建設驛站180個,覆蓋全市11個區,依托金融驛站舉辦銀企對接活動活動共458場,解決資金3430.3億元。
讓銀行放心大膽貸款
科技企業經營有高峰低谷,如何讓銀行減少對信貸風險的擔憂?我市通過市融擔基金風險分擔、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獎勵補貼等形式,積極引導轄內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為科創企業貸款開展擔保、保證保險等業務。
2023年,深圳市融擔基金共為32.16億元的科技型企業貸款提供融資再擔保服務,惠及科技型企業4264家。同時,積極引導轄內保險機構開展科技保險服務,探索“保險+科技+服務”等創新模式,例如國任財產為科創企業量身定制的“科研保”等產品。
在深圳,知識產權也能變成“真金白銀”。我市在知識產權金融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特別是在知識產權證券化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規模。
知識產權證券化方面,2023年,我市累計發行79單、規模178.79億元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量和發行規模持續領跑全國,相關經驗做法被國家發改委向全國推廣。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面,2023年,我市專利和商標質押金額共447.95億元,質押登記1256筆,惠及企業1079家,并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不斷提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質效。
面對科技企業,讓銀行“放心貸”。我市依托地方征信平臺深度挖掘企業信用信息,推動政務數據面向金融場景有序合規開放,目前平臺已接入37個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數據,歸集超12億條政務數據,并與全市55家銀行完成技術和業務對接。
目前,我市加快建設全國性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致力打造連接技術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全國性綜合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