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臺在合作中共享發展紅利
日期:2024-04-01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寧若鴻
越來越多臺企選擇深圳、扎根深圳,在深臺企累計突破8200家;深臺青年交流活動接連舉行,兩岸青年同心同行、攜手打拼;搭建兩岸融合新平臺,創新開展深臺交流交往,交流活動豐富多彩……過去一年來,深圳和臺灣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合作領域越來越寬、合作層次越來越高,兩地在合作中共享發展紅利。
在深臺企累計突破8200家
“要以港口城市的合作創造海峽兩岸合作新形勢。”去年11月11日,臺灣基隆市市長謝國樑在海峽兩岸港口城市論壇中說。在這個由深圳市和基隆市共同發起的論壇上,來自廣東深圳、汕頭、潮州、揭陽、汕尾與臺灣基隆、桃園、花蓮等兩岸港口城市產官學界的代表160多人圍繞“港口城市”“海洋運輸”“海洋教育”“海洋產業”議題,分享經驗,交流互鑒,凝聚共識,深化合作,互利雙贏。
去年3月,位于寶安中心區的鵬鼎時代大廈正式啟用,成為臺資企業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的總部大樓,這家全球PCB產業冠軍企業扎根深圳發展,繼續做大做強。董事長沈慶芳在落成儀式上介紹,作為一家臺資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在大陸投資經營。他認定,中國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意志無可改變,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有可為。
目前,在深臺企累計突破8200家,深臺兩地經貿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
為了進一步堅定廣大臺商來深投資信心,去年8月,深圳發布包含20個方面191項政策的惠臺政策匯編4.0版本,讓臺商臺胞更全面、準確、便捷了解和使用各項惠臺政策,切實保護臺胞臺商合法權益。
深臺兩地往來日益頻密
去年3月26日,兩岸直航復航以來首個航班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起飛。同一日,從臺北桃園國際機場起飛的航班抵達深圳,飛機降落時深圳機場以航空界的最高禮遇——水門儀式為臺胞們接風洗塵。
“相信這是一個起步。”正如乘坐復航以來首個航班的臺商邱創鈞所說,深臺航線的陸續復航為兩地同胞往來提供便利,推動深圳與臺灣在經濟、文化等領域持續開展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
去年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以“融合兩岸 共創未來”為主題的“海峽兩岸交流融合月”在深圳舉辦。第六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無人機航拍創作大賽、臺灣創藝生活節、海峽兩岸暨港澳帆船賽……圍繞經濟、文化、體育、青年、基層、媒體六大板塊的30余項系列交流活動吸引臺商臺胞臺青萬余人參加。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去年2月,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館、深圳中山公園棒球場等棒球場地獲國務院臺辦批準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兩個基地豐富獨特的資源優勢迅速釋放。
鳴鐘鳴鼓,迎神,頌祝文……去年4月,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館隆重舉行“辭沙”祭海大典,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的上千民眾祭拜祈禱。“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宗教信仰系出同門,應該發揚千百年傳承,摒除不必要的紛爭。”深圳臺商協會會長陳忠和在參加“辭沙”祭海大典后說。
2023年11月,第四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在深圳舉行,兩岸32支球隊共840名選手參賽。萬能科技大學的主教練楊家宏帶隊奪得冠軍后談到:“深圳氛圍很棒,我們和大陸球隊互相學習。”深圳中山公園棒球場等棒球場地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承擔四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共計有來自兩岸的148支棒球隊伍、近3800名運動員、教練、裁判員參加,成為開展兩岸文化體育交流的重要活動場所,兩岸青年以棒球為媒結下“棒棒的友誼”。
不斷拓寬交流渠道,擴大交流規模,深臺交流品牌在兩岸交流中越擦越亮,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臺青畢業了想到深圳工作和創業
“希望可以體驗不同的工作氛圍及大企業的文化。”就讀于臺灣大學的林玳君通過“WAY!來深圳”2023年臺灣青年深圳實習活動第一次來到深圳,她非常期待這次實習,在她看來,大陸市場相對更大,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都相對多一些。“WAY!來深圳”2023年臺灣青年深圳實習活動共發布1256個實習崗位,吸引186名臺灣青年到深圳54家企業和機構實習,超過50%臺青為“首來族”。一個月的實習也讓臺青更加深入地了解深圳,97%的同學表達未來來深發展意愿,“等畢業了還想到深圳工作和創業”。
兩岸青年加強交流交往,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
為支持鼓勵海峽兩岸青創基地持續創新發展,中芬設計園、前海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先后舉辦海峽兩岸青年創客論壇、海峽兩岸創意集市、兩岸創新設計展、海峽兩岸創新交流開放周、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為臺灣青年來深工作就業提供更多機遇,吸引臺灣青年來深就業創業。
此外,深圳高校臺灣師生嘉年華、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周、港澳臺僑青年共慶端午等活動,為深臺師生、青年加強交流互動、增進了解互信、共同成長互助搭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