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外資密集“加倉”深圳
日期:2024-03-28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亞男
近段時間,外資布局深圳動作頻頻。意法半導體封測創新中心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開泰銀行在羅湖啟用中國總部新址、德國海克斯康華南生產制造基地注冊落地龍華、開市客華南首店開門迎客……一個個項目落地、一次次簽約合作,彰顯了跨國企業持續看好深圳發展前景,積極擁抱新機遇。
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121家,同比增長29.8%,占全國15.7%;全市實際使用外資70.4億元人民幣,占全省32.0%。
“深圳創新”吸引外資紛至沓來
近日,蘋果公司宣布擴大在華投資規模,今年將在深圳新設應用研究實驗室,預計投入超10億元,主要開展硬件開發、智能制造及與本地供應商的聯合研發業務,增強對iPhone、iPad以及Apple Vision Pro等產品的測試和研究能力。
這也是繼2016年在深圳布局中國第二個研發中心之后,蘋果進一步“加倉”深圳。
從過去在深生產,到如今在深研發,蘋果公司投資深圳的策略變化,源于這座城市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事實上,這也是深圳成為越來越多重量級外資“必爭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機遇之城2024》報告顯示,深圳總排名位居第三。其中,在“技術與創新”和“宜商環境”兩個維度,深圳排名均居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宜商環境”維度,深圳連續3年保持第一,而在“技術與創新”維度連續6年領跑全國。
蓬勃向上的創新力,使得外資為深圳投下“真金白銀”的“信任票”,加速在深設立研發中心、創新中心。
英特爾聯合深圳市政府共同打造旗艦級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星巴克中國創新科技中心落址深圳、賽諾菲選擇深圳布局大灣區國際疫苗創新中心、西門子能源深圳創新中心揭牌、ABB全球開放創新中心落地深圳灣……目前,深圳已匯聚15家世界頂尖外資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包括11家《財富》2022年度世界500強企業、兩家全球知名功率半導體廠商,涉及知識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戰略咨詢、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芯片制造與設計等領域。
主動出擊拓展海外“鵬友圈”
深圳將招商引資作為匯聚全球資源的重要舉措,主動出擊,聚焦“20+8”產業集群面向全球“敲門招商”,深挖合作潛力。
今年以來,福田、龍華、坪山等各區代表團,紛紛帶著招商方案和項目遠赴海外開展“雙招雙引”,足跡遍布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芬蘭、土耳其、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聚焦新能源、生物醫藥、時尚產業、高端醫療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金融等領域開展經貿交流,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效。
精準招商,收獲頗豐。福田區代表團與倫敦金融城共商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合作機制,并就加強雙向企業投資交流與英中貿易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牛津國際生物醫學賦能中心將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落地超5個生物醫藥項目,涉及市場規模超千億元。龍華產業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與專注智慧城市與自動駕駛領域的Dasfly Investment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飛行汽車、新能源領域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合作,探索全新的“龍華模式”。坪山與英信微電網簽署了合作協議,將在太陽能光伏、儲能裝備以及智能微電網系統的商業化應用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英信微電網中國總部未來將落戶坪山。
厚植沃土堅定外商深耕信心
3月25日,《前海外資獎勵辦法》正式實施,通過加大獎補力度、優化政策服務等措施,進一步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前海發展。該政策的出臺只是深圳不斷完善外資政策法律和外商投資促進服務體系,堅定外商投資深圳信心的具體舉措之一。
一直以來,深圳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主動對標最好最優最強,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迭代出臺一系列務實舉措,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經濟外向度更高、創業創新創造氛圍更優、國際化參與能力更強的外商投資首選之地。
近日,普華永道中國聯合深圳市工商聯(總商會)發布的《深圳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研究報告2023》指出,深圳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呈現5個新特點,即全球對標與本土實踐相結合,宏觀促進與微觀疏堵相結合,企業關切與問題導向相結合、普惠政策與服務精細相結合,機構下沉與技術便利相結合。
“深圳開放、包容、創新的營商環境讓我印象深刻。”艾杰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人才聚集、供應鏈完善,對知識產權和創新高度重視,該公司已在深圳的投資超25億元,未來會繼續與深圳一道共同發展。
目前,深圳正研究完善吸引外資的相關政策,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的力度。同時,積極提升投資合作水平,強化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保障,落實外商投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持續保持與在華外國商協會、外商投資企業的常態化交流,進一步提振外商在深投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