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市場力量支持創新
日期:2024-03-26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駐京記者 李萍
今年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高頻熱詞。近日,在京舉辦的“2024年北大光華兩會后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上,多位專家為培育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言獻策。專家們紛紛表示,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豐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大政策支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院長劉俏指出,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而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來源于技術進步和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因此要聚焦節點行業和節點領域的投融資。他建議,以積極財政政策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未來十幾年,投資很重要。因為投資和全要素生產率之間有非常強勁的正向關系。”劉俏長期關注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問題,在他看來,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來驅動增長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之義,我國正經歷從高速增長(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驅動)向高質量發展(全要素生產率驅動)的發展模式轉型。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多要靠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他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會成為節點行業領域,應在這些行業領域保持投資強度。
“宏觀政策要有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他建議,可以更大力度發行超長期限特別國債,將大規模的現金和消費券發放作為財政政策重要選項,大幅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租賃住房改革和REITs建設”三位一體的新一輪改革,在一定范圍內以國債置換地方政府債務。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陳玉宇認為,推動小企業的創立和成長,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他認為,過去20多年以基礎設施建設、地產市場發展、出口導向的制造業為代表的支持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許多根本性力量發生變化了,需要尋找新的動能。應對這些挑戰的有效政策,在于出臺一攬子政策以激活小企業的創立和成長。
他建議,短期內摸清小企業家底,根據宏觀政策需求對小企業給予全面的大力度支持;打造好小企業創立發展的制度環境;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鼓勵小企業在全球化環境下參與競爭等。
加快顛覆式技術與未來產業演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仲為國認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支撐載體。2024年的重點任務是要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加強重點行業統籌布局和投資引導,防止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未來產業發展還存在著認識尚未統一、基礎仍然較為薄弱、結構亟須優化、缺乏人才基礎、國際競爭與封鎖加劇等突出問題。”他建議,一是要以“數據(新型生產要素)+算法(新型勞動工具)+ 算力(新型勞動主體)”推進未來產業認識和布局實現從預測到預見、科學決策;二是要大力培養基礎研究人才,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三是建議組建國家未來產業發展基金,并引導地方設立未來產業專項資金,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導性作用。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被認為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陣地。今年,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內容之一。“人工智能+”行動下一步該如何發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張影認為,一是要充分考慮“人工智能+應用”的影響因素;二要有序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重點領域;三要把握技術突破與應用發展的平衡;四要關注市場的實際需求和商業環境。
他表示,人工智能和產業結合的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持續投入和耐心。技術方面,需尊重AI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循序漸進拓展應用場景,避免對技術抱有過高預期,防止“一窩蜂”“炒概念”等亂象分散發展合力;應用方面,科研人員需要與企業緊密合作,確保技術成果能夠快速應用于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市場方面,政府采購可以作為初期支持,但真正的測試是在廣闊的市場中,這要求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不僅要技術先進,還要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價格合理。
加大金融支持創新力度
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曉蕾認為,金融支持創新就是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應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加大金融支持創新力度。
“無論是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還是基于金融理論分析,股權融資被公認為是支持創新的最佳方式。私募股權投資尤其成為推動創新的重要資金來源。”她指出,近年來我國政府資金在私募股權(VC/PE)出資人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政府私募股權基金已成為支持創新的關鍵力量。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發揮政府基金在引導投資方面的作用、如何完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為VC/PE投資提供順暢地退出渠道成為金融支持創新的兩個關鍵環節。
她表示,今年兩會報告中提到要“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這里的穩定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穩定的政策預期,如維持IPO審核標準的連續性、保持IPO上市通道暢通;保持順暢的退市機制,而非簡單禁止入市。二是穩定的價格,具體措施如區分造假違規行為與正常的研發經營風險,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讓市場真正發揮其價格發現的功能。
談及高質量對外開放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唐遙建議,在國內,要為企業的創新創造提供更好的制度環境和融資環境,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研發出更多更好的中間品,不斷向價值鏈、產業鏈的上游發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翁翕認為,數據要素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數據市場同時面臨要素化、市場化、價值化多種挑戰。未來應堅持市場導向、應用牽引,引導廣大市場主體豐富數據應用場景,同時堅守數據安全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