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發展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日期:2024-03-26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李青 張翊
提要
深圳的開放不僅體現在吸引外資和發展出口貿易上,還體現在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上。深圳通過建設創新型城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僅促進了外貿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加快了城市整體的國際化步伐。
面對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外需走弱、價格下跌,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等多重不利因素,深圳外貿保持增勢,穩規模、優結構不斷推進,展現出較強韌性。2023年深圳進出口3.87萬億元,同比增長5.9%,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5%,規模連續31年居內地城市首位。今年前2個月,深圳外貿進出口675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5%,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深圳在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是其核心驅動力。深圳不僅在技術創新方面走在前列,如在5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還在商業模式和管理創新方面展現出強大的實力。深圳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緊扣綠色發展這一關鍵詞。深圳通過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和環保技術,實現了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深圳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風能等綠色產業的投資,這些行業的發展不僅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也為深圳對外貿易的結構優化提供了新動力。
面對更加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深圳需奮發進取、真抓實干,全力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一是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特別是在財稅、金融、國企改革等領域,鼓勵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提高市場效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為企業“出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二是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探索基礎設施、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合作機會,推動深圳企業“走出去”。擴大制度型開放,要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服務業開放,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以促進國際投資和商業合作。進一步提高海關通關效率,簡化出口入口程序,降低企業貿易成本,推動外貿持續穩定增長。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一是加強科技研發投入。以技術攻關來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積極發展新產業,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培育外貿競爭優勢。借鑒華為、大疆等本土企業的發展經驗,設立更多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科研成果商業化,提高外貿企業競爭力。二是促進新產業新模式的發展。鼓勵發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高端制造業等新興產業,通過政策扶持和資源配置,推動這些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企業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跨境電商、智能制造等,加強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發揮區域核心引擎作用。一是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建議深化與香港、澳門及周邊城市的經濟協作,共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包括共享市場資源、技術創新合作和產業鏈整合。推動區域內重大交通和基礎設施項目,如跨境鐵路和信息網絡,加強區域內的互聯互通,提升深圳作為國際貿易大通道的功能。二是促進國際合作與開放。鼓勵深圳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同時吸引外國投資進入深圳,特別是在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建設更多國際交流和合作平臺,如國際會展中心,促進深圳與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三是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支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促進科技成果在區域內的共享和應用。鼓勵深圳與鄰近城市共同打造高端產業鏈,特別是在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四是發展綠色經濟,提倡在區域內共同發展綠色產業,鼓勵跨行業合作,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制造和信息技術領域,以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深化與國際先進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引入全球資源和技術,加速“新三樣”技術的國際化步伐。
發展綠色經濟和智能經濟。一是推動產業升級。鼓勵和支持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特別是在智能制造和綠色技術方面的應用,以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加大對金融、物流、文化等服務行業的支持,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二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鼓勵企業采用環保技術,推廣節能減排措施,加快建設綠色生產體系,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支持企業和行業制定碳減排計劃,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
重點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升級。一是加強制造業創新。支持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如機器人、智能裝備制造,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設備制造。鼓勵企業采用智能制造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政府可提供技術指導和財政支持。二是加快服務業升級。推動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建立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包括數字支付系統、電子商務平臺和數字化物流網絡等,提高服務業對外貿易的效率和便捷。加強金融業創新,引入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于對外貿易領域,提高交易透明度、降低成本、減少風險,同時加強對外貿易保險、信用評級、風險管理等金融服務的開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保障,增加外貿易可持續性。擴大服務業的規模和范圍,特別是金融、物流、文化等領域,打造國際級的服務業中心。三是提升質量標準。推動企業建立高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鼓勵企業獲取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以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李青: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翊: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