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以制造業大區擔當向“新”而行
日期:2024-03-26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葉志衛 李吉瑩
3月23日上午,位于寶安區的豐翼無人機運營中心,一架架裝載著光明乳鴿的無人機準確降落在指定位置。
從光明到寶安,熱乎乎的光明乳鴿全程僅用15分鐘送達。當天,豐翼無人機正式推出兩款無人機物流產品同城即時送、跨城急送,加入寶安低空經濟發展大軍。當前,寶安正全力支持低空領域相關機構和企業集聚、航線開設、基礎建設、應用拓展。
發力低空經濟,是寶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之一。今年以來,寶安獲央媒多次深度報道,關鍵詞便是新質生產力。鏡頭中,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飛過“灣區之光”摩天輪,“深圳星”啟航奔赴星辰大海,科技的火光騰空而起照徹夜空……新質生產力通過這些具象表達來到人們身邊。
央媒緣何頻頻關注寶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今年,寶安提出“進”字當頭,以進促穩。制造業大區如何布局謀劃,厚植“新”力增強“進”能?記者就此展開了一線調研。
搶占集群新高地
去年12月,寶安區城市空中交通運營示范中心在歡樂港灣啟用,這是全國首個標準化建設的城市空中交通運營示范中心。當天,一架無人機在中心騰空而起,未來正式運營后,游客通過無人機就可以俯瞰灣區勝景。
在無人機騰空而起的同時,寶安的企業也奔向星辰大海。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空天技術產業總部基地——星通大廈在寶安正式啟用,20余家空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將其打造為深圳市乃至大灣區百億級規模的產業發展集聚區。
低空經濟、空天技術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關系著先進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這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尋找更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從產業上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在全市“20+8”戰新和未來產業集群中,寶安優勢巨大——以2023年為例,寶安戰新產業引領作用明顯,增加值全市第一的集群增至8個,新增一個1000億級、兩個500億級產業集群。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搶先布局的背后離不開政策支持。以低空經濟發展為例,寶安目前已形成“一個專項規劃、一個實施方案、一個支持政策、多個應用場景”的“1+1+1+N”寶安區低空經濟工作體系。與此同時,政策體系和產業發展相得益彰:寶安有無人機、飛行器制造、航空電子、衛星導航、材料及軟件開發等較為完整的低空制造產業鏈,消費級無人機、工業級無人機產品門類齊全,同時匯集了豐翼科技、凌悅航空、科衛泰等眾多低空經濟領域頭部企業。
大灣區首個空天產業總部基地啟用、深圳衛星寬帶直連實驗室揭牌成立……在寶安,上述空天技術產業集群同時也納入全區“5+1”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建設,60家國高企業、2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以及29家規模以上企業組成的“空天企業軍團”蓄勢待發,向“新”而行。
激發“智造”新活力
在去年底央視《新聞聯播》“一線調研·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欄目中,央視記者以《深圳六個90%的背后》為題介紹深圳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的經驗,片中以寶安企業欣旺達為主要對象,報道先進制造業的集聚發展,加速向新質生產力邁進。
以欣旺達為代表的眾多企業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積累下寶安雄厚的產業基礎,形成深圳工業“基本盤”。近年來,寶安更是連續六年圍繞制造業出臺一號文,持續激活先進制造業的活力。
今年年初,圍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寶安迅速行動,以政策為導向,出臺一號文《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關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
《意見》激發傳統產業新活力、推動優勢產業迭代升級,提出包括加快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推動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產、加強質量標準品牌建設等3項舉措,大大鼓勵了企業發展,形成更高競爭力。“《意見》引導更多企業轉型升級、為傳統產業插上科技翅膀。比如,近年來寶安積極探索工業互聯網,捷多邦研發建立了大數據中心,應用在生產、銷售、出貨等全鏈條環節,企業效率不斷提升。”捷多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治華表示。
《行動計劃》則錨定一個總目標——到2026年,全區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65%以上。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是通過大量服務以“軟要素”形式嵌入制造業,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
例如,數字化轉型是制造業發展的一大利器,寶安企業欣旺達是標桿企業。該企業目前成功入選工信部“數字領航”企業,是深圳首家、電池行業唯一一家上榜企業。其打造出深圳市首條“5G+工業互聯網”產線,充分應用數字孿生、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智能化規模生產,推動產能提升17%。
在寶安區福海街道企業長盈精密的焊接車間內,記者則看到了一幕幕智能制造的場景:機械手從托盤中將電板抓到專用的治具中,接著焊接、氣密性檢測、鐳雕二維碼、自動掃碼等步驟,在短短30秒一氣呵成。公司董事長陳奇星介紹,他們計劃3年內投入20億元以上,用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關項目的研發和生產,“包括氫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晶圓研磨拋光設備,人形機器人零組件,新一代頭顯零組件項目等。”
培育科創新動能
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在央視報道寶安的鏡頭中,觀眾們看到:寶安的國高企業超7200家、連續七年居全國縣區第一,每平方公里土地擁有國高企業18家,是全省平均密度的51倍、粵港澳大灣區平均密度的15倍。
不可思科技的國內首款XR虛擬直播產業化引擎、純鈞新材料的多場景“雪鸮”生物醫藥冷藏轉運箱、星漢激光的全球首款智能激光雕刻機……在去年的高交會現場,本報記者則看到,寶安的“黑科技”再度閃耀。
當前,寶安已經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沃土,以打造科技企業梯隊、升級創新產業空間等舉措,促進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日前,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官網公布了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公示名單,29家深圳企業入選。其中,寶安區有6家企業上榜,在全市各區中與南山區并列第一。公示后,寶安區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總數達到21家,總量位居全市各區第二。
如今,“產業軍團”實力雄厚的寶安,已經構建起了一條“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上市企業”的科技企業培育梯隊,引導轄區制造業企業“小升規”“規作精”“精培冠”“優上市”,助力更多企業實現能級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