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日期:2024-03-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為2024年政府工作重要任務之一。不斷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長期關注的領域。履職一年來,針對我國居民收入、就業、社會治理等關乎民生福祉的問題,他深入多地展開調研,并提出一系列相關建議。
在發展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國社會科學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導激勵廣大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對此,您的體會是什么?
張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邁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管是部署經濟工作和制定經濟政策,還是激勵市場主體和推動經濟增長,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首位。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適應人民群眾的需求變化,努力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這就要求我們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施策,在鄉村振興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著重強調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是黨和國家最深厚的根基。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進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調研中助推基層治理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主要關注的國家發展問題是什么?應如何著重關注這些實踐問題,進而推進理論研究?
張翼:2023年,我主要針對職業教育、收入與消費、村落整治以及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勞動關系等民生福祉問題多次赴各地調研。
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認真聆聽、學習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是其中涉及民生福祉的相關論述。我主要關注三個方面。第一,針對穩就業促增收的舉措,如何繼續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針對基礎教育問題,初中畢業教育分流的逐步改革需要引起重視;第三,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修訂、完善需要引起重視。這項法律的修訂和完善既回應農村居民與村民委員會的新時代功能需要,也針對城市居民與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新時代功能需要。針對常住人口的結構變化、基層政權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的需要,我已進行了學理與現實的分析。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過程中,基層治理模式與基層治理制度與時俱進的創新,具有極其重要的牽引作用。今年,我將繼續奔赴各地調查研究,在深刻分析與系統總結基層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持續就這一問題提出相關修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