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進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數字化轉型
日期:2024-03-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普通本科高校1239所,其中地方普通本科高校1125所,占比90.79%。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主體力量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全面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既是策應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之需,更是新時代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進一步推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加速推進普通本科高校數字化轉型,圍繞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經濟學院校長方潔。
中國社會科學網: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數字化轉型面臨哪些困境?
方潔:其一,數字化轉型認識不足、頂層設計不完善。一方面,受傳統管理理念與思維方式的影響,高校的決策者、職能部門以及師生員工對其認識不足,缺乏系統重塑理念和數字變革思維。另一方面,數字化建設長期以來以各個部門為主體,形成了“各自為政,分散建設”的局面,嚴重制約了建設效率和質量。
其二,數字化基礎設施投入乏力、建設水平較落后。由于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且短期難以奏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因財力受限,設備設施老化、運維能力不足、安全防護薄弱是此類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
其三,教師數字素養不高、勝任力不匹配。在師資隊伍中具備數字化交叉學科背景具有人機互動、人機協同能力的教師數量有限;現有教師缺乏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教學研究的能力和缺乏接受新技術的意愿,難以推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在線協作等教學創新實踐。
其四,高校數字化治理能力不強、師生體驗不夠好。大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數字化建設存在“信息煙囪”“數據孤島”問題,部門之間協同困難,“重復填報”“辦事多跑腿”成為老大難問題,缺乏利用智能化算法、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層次、多維度的分析挖掘,效率低下、體驗感差。
中國社會科學網:如何加速推進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數字化轉型,請談談您的建議?
方潔: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從宏觀層面來說,亟需制定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專項政策法規,并留有空白供異質性轉型路徑存在發展空間。加快制定出臺各類標準,鼓勵各類主體(如企業、智庫、第三方機構等)積極參與標準和制度建設。從微觀層面來看,一是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學校數字化建設各領域各環節;二是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學校“一把手”工程,進行整體的數字化治理系統設計、開發和建設;三是做到“一數一源”,不斷推動數據系統化、標準化,推進教育管理與業務流程再造。
其次,要加強經費支持,推進“數字基建”提速升級。一是給予專項經費支持,可將技術建設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作為“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子項目,重點支持建設一批有基礎、條件好的地方高校;二是給予政策扶持,通過提供稅收優惠、發行專項債券、資金補貼和貸款貼息等方式來實現;三是在合法合規情況下,通過高校讓渡給企業校園市場等方式,與企業共同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
再次,要完善培訓機制,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和勝任力。一是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體系,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學業質量評價能力;二是統籌推進“學—教—管—評”四大應用場景的數字化進程,形成教師、機器和學生“三位一體”教學相長的模式;三是構建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標準和測評體系,持續開展動態追蹤監測。
此外,要重塑業務流程,推動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升級。以數字化應用場景“小切口”為突破點,抓住業務痛點、難點,梳理需求、重塑業務、再造流程,實現數字化轉型“深突破”;加大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智慧圖書館等建設力度,打造在線學習空間,拓展智慧化多跨應用場景;強化管理部門的服務職能,建設方便簡捷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四是著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數字人才隊伍,為學校數字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明海英 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