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去年的建議有效落實 大科學裝置加速落地

         日期:2024-03-07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李舒瑜 周元春

          “中能自由電子激光器大科學裝置已于去年破土開工,這是深圳最大規模的大科學裝置,由南科大牽頭建設。”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自己去年提出的“以大科學裝置推動深圳科技創新發展”建議落實情況。他說,這項“大國重器”建成后,將為深圳打造一個科學研究的世界級舞臺。

          用大科學裝置聚全球頂尖人才

          “想攬瓷器活,先要有金剛鉆”,去年是薛其坤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一年,他用這樣形象的比喻,呼吁加快大科學裝置在深圳的布局。

          這個建議得到了有效落實,深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速落地。去年9月, 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自由電子激光器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這是深圳首個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窗口指導”的大科學裝置,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頂級的第四代先進光源大科學裝置,為相關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研究提供世界領先的研究工具。

          薛其坤說,作為該項目建設的牽頭單位,南方科技大學專門成立一個校級的先進光源中心,從人才和科研等方面著手,為大科學設施的建設及未來的運轉提前做3-5年的部署,使其建成后可以馬上發揮人才集聚、科學研究、技術攻關方面的作用,推進物質科學研究重大原始創新,助力解決關鍵“卡脖子”技術,服務大灣區產業發展。

          在薛其坤看來,大科學裝置是一個聚才的平臺,“我們會吸引世界上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優秀學子在這樣非常先進的科研平臺中,從事最有挑戰性、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我們用這個方式可以培養一批又一批人才。”

          推進粵港澳三地教育科技跨境合作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五周年,作為大灣區科創協同發展的成果之一——2022年,由南科大聯合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快速整合集聚粵港澳三地在量子領域的科技力量,瞄準量子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逐漸形成了一流的研究氛圍,搭建起大灣區量子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橋梁。

          薛其坤說,量子科學中心由大灣區13所高校、科研機構和2家企業聯合打造,如何將中心運轉好,還涉及到“一國兩制”下跨境科研資源的使用、跨境人才的交流、跨境設備的共享、跨境政策的融通等方面問題。兩會后,他將就推進粵港澳三地科技、教育深度合作深入思考,從量子科學中心建設出發,推動探索出一種在新時代下,大灣區科技教育、人才培養、科技攻關的全新模式。

          南科大完全融合到深圳的發展中

          今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促進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高校的科研力量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薛其坤說,南科大作為扎根粵港澳大灣區的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深圳創新之城的特質也是學校的發展優勢。學校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緊密對接深圳“20+8”產業發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通過以聯合實驗室為典型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統籌資源推動產學研結合,主動賦能成果轉化,面向企業需求和產業發展,聚焦戰略性、前瞻性產業,多維度多層次對接區域龍頭企業。

          “南方科技大學的發展完全融合到整個深圳市的發展中。”薛其坤說,南科大已基本實現與深圳各區的合作全覆蓋,包括一些比較長遠的前瞻性的基礎研究,例如在光明科學城打造的重大科學設施,南山區共建的深港微電子學院等。此外,南科大還深入參與到深圳基礎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實現學校自身發展與服務地區發展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深圳特區報北京3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