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深圳天使投資優勢培育新質生產力
日期:2024-03-05 來源:深圳特區報
■ 吳燕妮 李欣圓
提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天使投資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初創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要充分調動深圳私募基金業協會、投資機構等專業資源,促進投融資對接,積極服務深圳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藍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天使投資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初創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科技創新的前沿,深圳已經在天使投資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深圳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其能夠吸引和培育眾多優秀的科創企業,還在于深圳完善的金融業態和國內領先的股權投資市場,為科創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在深圳全力打造國際風投創投中心,促進創業投資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背景下,深圳創投行業緊抓“雙區”建設及“雙改”示范的重大發展機遇,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趨勢,整體運營趨于穩健,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量質雙升,行業良好生態正在逐步形成。
深圳創投基金扶持科創企業效果顯著
股權創投行業頭部化趨勢明顯。從目前趨勢看,深圳股權創投行業發展趨勢從“規模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機制正在形成。截至2022年末,深圳共有68家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管理規模超50億元,基金產品1017只,同比分別增長4.6%、20.1%;管理規模合計8888.5億元,占深圳私募股權創投行業整體規模的58.8%,較2020年末提升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管理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創投基金則近1000家,管理規模合計僅為124.4億元。
所有制類型及資金背景逐步多樣化。深圳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以民營為主,但國有背景占比有所提升。民營背景管理人管理規模7826億元,同比增加3.6%,國有背景管理人管理規模3557億元,同比增加9.7%。所有制類型也反映在深圳創投行業的資本背景方面,其中,政府出資、保險資金規模分別達324.7億元、877.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3.3%。與此同時,深圳居民投資者參與度提升且投資金額穩步提升,2022年創投基金募資來源中居民投資者出資規模2428.5億元,同比增長7.8%;人均出資規模從2020年的360.7萬元穩步提升至2022年的423.5萬元。
扶持科創企業效果顯著。深圳創投基金充分發揮立足深圳、服務中小創的優勢,累計投向中小企業9297家、3884.5億元,累計投向高新技術企業3656億元,陸續孵化培育出聯影醫療、華大九天、納芯微、奧比中光、云從科技等優質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20+8”產業集群的在投項目有4547個,在投本金1061億元,投資輪次5723次。其中,在投項目數量排名前五的行業為信息技術服務、電子設備、半導體、機械制造及醫療器械,在投項目數為1114個、706個、570個、406個及352個,合計占比超50%,“資本引擎”驅動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效果凸顯。
母基金發展有序
母基金作為股權投資行業的“源頭活水”,正逐漸成為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市場化母基金方面,深圳共有117只母基金,目標募集規模2654億元,實際募集規模586.5億元,募集完成率達22.1%。從機構類型看,已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母基金管理機構達55家;從資金來源看,以中資為主、中外合資為輔,分別占母基金整體募集資金規模的99.6%、0.4%。
在政府引導基金方面,深圳市引導基金已與9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合作,共參股子基金145只,子基金總規模約4700億元,投資項目數量超3000個,子基金已投企業上市270家、獨角獸企業19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89家。在“2023深圳未來行業領袖企業50強”榜單中,深圳天使母基金已投企業占比34%。
退出途徑逐步擴展。雖然面臨外部承壓、內部求變的挑戰,深圳股權創投行業退出情況仍然保持在較好水平。從退出規模來看,截至2022年末,深圳創投基金累計退出項目數量9235個、退出本金2630.6億元、實際退出金額418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7.8%、10.2%。其中,2022年退出項目數量953個、退出本金315.7億元、實際退出金額399.2億元。深圳創投基金通過境內上市累計退出項目數量834個、退出本金404.9億元、實際退出金額140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3%、23.1%、18.6%,其中2022年通過境內上市退出項目數量117個、退出本金76.1億元、實際退出金額220.8億元。
而從發展趨勢上看,深圳創投基金退出項目行業也逐步拓展。2022年,深圳創投基金退出項目數量排名前兩位的行業分別為IT及信息化、醫療健康,退出項目分別達173個、138個,同比分別增長174.6%、55.1%,上述行業退出項目數量占比從2018年的28.7%穩步提升至2022年的48.9%。以人工智能及VR/AR等為代表的前沿科技行業蓬勃發展,近五年退出項目達65個,平均年化增速達76.3%。
繼續發揮創投優勢,促進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深圳目前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創投生態系統,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下一步,深圳要繼續發揮創投優勢,不斷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促進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暢通產融對接,增強創投基金優勢。充分調動深圳私募基金業協會、投資機構等專業資源,配合深圳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活動、“獨角獸”發現和培育行動,促進投融資對接,積極服務深圳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藍圖。同時,積極支持香蜜湖、前海等地建設國際創投集聚區,引進國家級、外資私募股權創投機構及相關會計師、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創投評價機構等專業服務機構,打造良好的私募基金行業生態圈層。
積極爭取私募基金業務創新試點落地深圳,增強行業發展動力。加快推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股份份額轉讓試點業務落地深圳,提升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二級市場活躍度,發展培育專門投資基金二級市場的S基金,提高深圳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份額流動性及對創新基金的吸引力。
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持續加強政策引導。可參考浙江、海南等地制定私募基金專項扶持政策,提高落戶獎勵、稅收優惠及人才獎勵標準。同時,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優勢,探索發行多幣種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開展離岸證券投資等創新業務,吸引境內外頭部私募機構落地聚集。同時,深度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支持境外長線資本投資深圳。出臺優惠政策提高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境內投資的便利度,引導優質資金投向“20+8”產業以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完善法律框架。借鑒硅谷等成熟市場的法規經驗,制定和完善適合本地特色的法治環境。明確天使投資的法律地位和相關定義,包括對天使投資者的資格、責任和義務進行具體界定。建立綜合法律支持系統,包括稅收優惠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糾紛解決渠道等。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激發更多私人資本對初創企業的投資熱情,也能夠促進整個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加強國際化合作。建立跨國合作平臺,促進深圳與國際天使投資者和機構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和合作。該平臺可以作為共享資源、討論投資策略、探索合作機會的中心。同時,深圳可通過定期舉辦國際創投會議和交流活動,分享最新的市場趨勢、技術創新以及投資經驗。積極與海外創新中心建立伙伴關系,促進技術和經驗的交流,幫助深圳企業和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和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和挑戰,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技術和人才。
(吳燕妮: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欣圓:英國利茲大學金融與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