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作家毛尖做客深圳 點贊“國產片”質量提升

         日期:2024-03-01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劉莎莎)“類似《熱辣滾燙》等翻拍電影的價值和意義為何?”“《第二十條》好在哪里?欠缺又在哪里?”2024年春節檔高熱收官,創下了超80億元的票房紀錄,電影市場迎來“開門紅”,熱鬧背后,有什么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日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30周年校慶人文系列講座·博約講堂在中歐深圳校區舉行。活動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知名作家毛尖做客,與現場100余名嘉賓一起,開啟了一場關于電影行業的思想盛宴。

          當日,毛尖以“認識電影與中國電影”為題作主題分享,她通過分析電影的最基本元素,包括鏡頭、角度、聲音、場面調度、剪輯手法等,系統闡釋了電影作為一種視聽媒介的獨特優勢。她帶領大家對謝爾蓋·愛森斯坦的《總路線》(1929)、比利·懷爾德的《七年之癢》(1955)、希區柯克的《群鳥》(1963)、威廉·惠勒的《羅馬假日》(1953)等諸多經典佳作進行精讀和細讀,生動形象地闡釋了電影語言的特性和優勢,讓臺下觀眾直觀地感受到電影語言的魅力,并學習到具體應當從哪些角度對一部影片進行分析和評論。

          在隨后的互動交流環節,毛尖就2024年春節檔、時下熱播電視劇、中國電影行業發展等問題與現場觀眾進行了深入交流。她認為,今年春節檔的幾部電影是超出自己預期的,如《熱辣滾燙》雖然翻拍自日本影片,但導演在片中注入了關于“成長”的精神內核,賦予了影片獨特的生命力;《第二十條》整體邏輯自洽,關注現實題材,能夠將觀眾引向更加深刻的思考。去年以來,中國影視行業出現了不少好的作品,讓觀眾對行業的未來有了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