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進一步放寬粵港澳專業人才跨境流動限制

         日期:2024-03-01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駐穗記者 陳行

          廣東省新階聯副會長,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廣東省社會組織總會常務副會長王理宗擔任廣東省政協委員10年有余,是建言履職的積極分子。2024年全國兩會,作為住粵全國政協委員,他關注銀發經濟、社會民生、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液流電池產業發展等話題,也為法治建設、“雙區”建設貢獻智慧。

          2023年,王理宗提交9個提案,聯名4個提案。在“關于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東盟合作平臺機制的建議”提案中,他推動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2023年7月,該論壇成功舉辦,來自中國與東盟10國的部長、大使和商會、智庫、企業家代表等逾500人參加活動。

          該論壇發布中國和東盟10國合作倡議,啟動大灣區—東盟國際商會聯盟,建立中國—東盟智庫合作伙伴,被作為中國—東盟合作重要成果寫入外交部官方文件《中方推進“五大家園”建設進展報告》,并納入國務院發布的“前海總規”文件。王理宗并擔任大灣區—東盟研究中心執行理事長一職。

          30余年來,他扎根粵港澳大灣區,時常到各地考察、交流,長期研究高科技產業發展環境。他深感前海宜居宜業,若能在這塊“試驗田”上打造更為法治化、公平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讓方方面面的制度實實在在落地,造福企業與個體,將迎來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前海總規”提出,要建設高端創新人才基地。王理宗告訴記者,發達國家實驗室人才來自全世界,我們如建立更為有效的激勵機制和開放式體系,就能使國家實驗室真正成為推動中國基礎研究的策源地、發動機與強引擎。

          他計劃圍繞跨境貿易主題,建議商務部等部門加快研究出臺實施全國版和自貿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以負面清單方式在跨境服務貿易領域作出開放承諾,清單之外的領域不作額外限制,更大程度引入境外投資,鼓勵擴大服務出口。并且,建議公安部等部門在專業人才領域,進一步放寬粵港澳自然人跨境流動限制。

          他舉例說,會展業具有人員高流動性的行業特性,在深港澳持續深化“一展兩地”會展合作的背景下,深港澳旅游簽證及工作簽證,尚不能滿足主辦方人員每日深港澳往返的需求。若針對會展專業人才發放特定人才簽證,解決會展業開放發展中跨境專業人員的流動問題,有助于讓更多世界客商赴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商貿交流和旅游消費。

          王理宗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保護民營企業權益。“廣東是外貿大省,企業如何‘走出去’,如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如何做好‘雙循環’工作,都是我關注的重點。”王理宗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有諸多科技產業龍頭企業,深圳乃至廣東要成為全國創新先鋒、科技攻關帶頭者。

          “行業協會、商會國際化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領域,也是中國企業出海成功的重要支撐。”作為深圳市企業聯合會、深圳市企業家協會常務會長,他計劃提交“關于支持在我國設立職業或行業組織、產業聯盟的國際性總部”提案,建議“允許有影響力的行業協會、商會或產業聯盟在全球發展會員”。

          當前,有關行業協會、商會組織國家層面的最高法規是2022年修訂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條例中沒有明確行業協會、商會開展國際活動,進行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的相關工作指南。王理宗建議,加快《行業協會商會法》起草工作,并在立法研究中,深入調研探討行業協會、商會國際化的重要作用,將相關內容納入立法框架,做好頂層設計。

          他還建議,結合我國在人才、技術、產業等方面的優勢,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成立國際性行業商協會和產業聯盟,且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行業協會總部集聚地,為行業協會、商會全球化融合發展搭建平臺。逐步改變行業協會、商會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分散發展局面。

          “最高標準的接軌或許是創造規則。”王理宗說,“站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更高起點,要解放思想,具備國際視野、國際格局,以更包容的胸襟、更長遠的目光作為干事創業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