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為全國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日期:2024-03-01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清容 通訊員 司新宣

          昨日,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接連舉辦兩場活動,分別是邀請法治建設領域和破產領域40名資深專家,組成破產事務管理改革專家咨詢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破產法研究中心、深圳大學法學院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推進破產實務與教學科研有效對接、司法資源和高校資源共享互補,打造全方位、多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合作新格局。

          2021年3月,深圳以《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為契機,設立內地首家破產事務管理機構。改革序幕拉開3年以來,這家機構做了什么?深圳個人破產改革之路走得如何?

          記者近日了解到,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已推出10余項改革創新舉措,為我國個人破產改革積累了豐富鮮活、可復制可推廣的深圳經驗。

          開展免費輔導2888人次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1月16日,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啟用個人破產申請前輔導新址。新址位于深圳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樓,設置了1間講解室、4間面談室,并配備了休息區、存包柜、飲水機等便民服務設施。新址各項功能布局更加高效便民、服務環境更顯溫馨。

          “感謝你們耐心細致的幫助與指導!”完成咨詢的郭先生向該署工作人員連連道謝。

          郭先生是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的第10000名咨詢服務對象,他年事已高,不熟悉個人破產申請小程序的操作。像這樣的申請人并不少見,他們不夠了解申請條件,對個人破產制度也沒有全面認識,無法規范填寫和準備申請材料。

          對此,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組建了以正式工作人員和法律援助律師為主體的專業咨詢服務團隊,通過咨詢熱線電話、現場服務等方式,向群眾提供免費的個人破產咨詢服務,引導其合理選擇破產程序,提供規范申請指引,極大提升法院審查個人破產申請效率。截至2月底,共組織完成輔導2888人次。

          未來,該署還將推出個人破產心理輔導服務,啟用申請前輔導“線上+線下”預約新模式,進一步提升服務的便利度和群眾滿意度。

          不斷推動信息互聯互通

          切實防范個人破產欺詐

          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目的在于拯救“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為其提供救濟的同時,也必須切實防范個人破產欺詐行為。

          據介紹,不同于企業,自然人的個人財產、家庭財產難以劃分,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這些都增加了財產調查處置的難度。

          深圳持續以信息互聯互通為突破口,努力實現債務人財產信息的“一鍵查詢”。2023年12月,“個人破產事務智慧管理系統”建成,實現與多部門的數據共享及破產事務的智慧化管理。2024年1月,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與深圳市民政局聯合完成首例個人破產債務人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化核對。

          每年11月,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啟動債務人專項監督,通過實地走訪和查閱債務人信息,督促引導債務人自覺履行破產程序義務。

          目前,深圳已建立個人破產信息登記公示制度,實現個人破產信息登記、申報、公開環環相扣。此外,不斷拓展信息公開渠道,通過個人破產信息公開平臺、“i深圳”APP、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對個人破產信息進行全流程登記、公開。

          推進管理人制度改革

          積累豐富的案例樣本

          《條例》實施以來,深圳辦結一批“首案”——內地首宗個人破產和解案、首宗個人破產清算案、首宗個人破產委托和解案等,實現了《條例》的全面適用,為改革積累了豐富鮮活的案例樣本,形成有溫度的個人破產程序。

          在案件辦理中,管理人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債權審查、財產調查、破產財產分配執行等多項職責。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編制了首部個人破產管理人名冊,截至2月底,已就156宗個人破產案件提出138名管理人人選。這是探索破產案件審判權與破產行政管理權相分離的重要創新嘗試,為政府機構實施管理人管理提供了范例。

          從“試點”到“示范”,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組建優質人才隊伍、提升便民服務質效、推進信息公開與共享等創新舉措,持續深化個人破產改革。“出臺個人破產管理人名冊管理辦法”“建立個人破產申請前輔導機制”兩項舉措列入2023年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予以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