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差異化競爭優勢 打造跨境電商之都
日期:2024-02-27 來源:深圳特區報
■ 王如玉
提要
跨境電商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動力。深圳跨境電商發展突飛猛進,已成為全國城市的“排頭兵”,但也面臨著激烈競爭。深圳應著眼發展外貿新質生產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當前國際經貿形勢日趨嚴峻,著眼新質生產力,培育新模式新動能,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外貿面對不確定性增大的國際市場,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基本對策。
跨境電商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動力。世界消費已邁向外貿線上數字時代,供應鏈重構的格局下,中國出口貿易不再限于大宗和傳統的FOB或CIF貿易方式,而是更加“碎片化”,傳統外貿“大單”逐漸被小且分散的“碎片化”訂單所取代。跨境電商在國際貿易領域內的廣泛普及,引發了全球價值鏈體系的巨大變革,實現了國際交易中的“去中介化”,減少了全球價值鏈各個環節之間的信息成本與交易成本,為國際貿易搭建了一條便捷的新通道,促進了中國外貿的大發展。尤其重要的是,跨境電商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激發了中國服務貿易的后發優勢,推動了中國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跨境電商構造出的虛擬集聚空間,匯集了海量的供應商,有利于創造出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可以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下企業差異化、定制化、小批量生產的“長尾效應”,進而形成外貿企業國際競爭的新優勢。跨境電商使當今的國際貿易模式新形態呈現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貿易與產業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的新趨勢,帶動了全球貿易全流程和各環節數字化發展。
全托管和獨立站兩大模式成為跨境電商行業增長新動能。獨立站是有實力的商家為自己產品從源頭到銷售、售后的一條龍自營模式,有利于突破境外平臺“卡脖子”現象。在成熟市場賣家的品牌意識覺醒驅使下,建立獨立站意向逐漸增加,如深圳跨境電商企業建設運營的品牌獨立站就已超過100個。全托管是商家把商品交給平臺一條龍服務,利用平臺的影響力和流量進行銷售,其目標客戶主要為中小微企業。隨著Temu、Ali Express、Shein、TikTok Shop等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全托管模式,我國海量中小微企業通過各大電商平臺快速進入海外市場,推動了中國外貿出口細分市場的精細拓展。
海外倉物流體系全球布局日益完善,深耕海外市場已呈規模效應。由于國家政策加持和商業蓬勃發展,2021-2023年是中國海外倉高速發展的三年,逐漸形成了以北美和歐洲為重點輻射全球的海外倉服務網絡。2022年我國海外倉數量已達兩千多家,面積超2600萬平方米。
深圳跨境電商發展突飛猛進,2023年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3000億元,同比增幅超70%,已成為全國城市的“排頭兵”,但也面臨著激烈競爭。深圳應著眼發展外貿新質生產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推進跨境電商和制造業產業集群融合發展。通過打造優勢產業集群的頭部外貿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做強規模,尤其在培育新興產業上著力,打造優勢行業“燈塔工廠”;鼓勵傳統企業布局跨境電商,幫助廠商深度參與境外的專業性展會尋找新商機,尋求新訂單,商務部門跟進后續接單成功率統計,再進一步優化政策指引;優化貿易方式,做強一般貿易,支持加工貿易國內梯度轉移,升級產業鏈制造;在既有產業鏈基礎之上加強新賽道建設,以獲取新動能。
賦能全業態數字化,助力中小微企業參與跨境電商。深圳是民營企業最發達、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當前民營中小微外貿企業已成為發展外貿新質生產力的一支重要力量,貢獻了中國出口交易額的60%以上,且逐年遞增,跨境電商是中小微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途徑。2011年至今,在跨境電商平臺新注冊的企業中,中小微企業占比超過了90%。通過推進數字跨境支付、服務貿易、數字物流、軟件服務、系統智能化等外貿數字服務全業態發展,能夠為數字化能力有限的中小微企業參與跨境電商、拓展海外市場提供助力。
推進跨境電商品牌化、精細化發展。積極引入大型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同時重點扶持有條件的成熟外貿企業建設獨立站。建設獨立站能夠幫助這些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獨特的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支持和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支持,推動獨立站的發展。支持培育企業建立海外倉及公共海外倉,海外倉的建設能夠提升商品的供應鏈效率,縮短交貨時間,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政府可以加大對海外倉建設的政策補貼力度,為企業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發揮深圳金融中心優勢,鼓勵引導金融機構聯合海外分支機構,為海外倉建設融資提供便利,并針對跨境電商結算業務開發新模式與產品,可以探索使用數字貨幣、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等新興技術,建立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和結算系統。通過簡化和加速結算過程,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更便捷、快速的結算服務,促進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業務效率。
大力支持國際物流新興模式探索。推動商貿物流港口交融發展,連接我國國際干線物流和海外終端配送體系,構建起以海外倉為主節點、以海陸空鐵路跨境運輸為干線、以境外終端配送為支線、以國際主要地區為市場輻射面的“點線面”結合的國際物流體系。如中歐班列、冷鏈物流、無人機物流、一站式全程物流、海鐵聯運等,均可提升內外貿產業鏈降本增效能力,且增加全球供應鏈黏性,使中國物流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更大作用。【本文是國家社科重大項目(18ZDA066)、廣東省自科基金面上項目(2023A1515012593)和廣東工業大學特色智庫建設引導專項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廣東工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廣東工業大學數字經濟與數據治理重點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