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創新引領培育新質生產力

         日期:2024-02-18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PCT和國內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為82.64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每平方公里12家、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深-港-穗科技創新集群連續4年居全球科技創新集群第二……南海之濱,創新活力盡情奔涌。

          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近年來,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創新之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以技術攻關打造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并積極催生新產業,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和載體,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最終成就高質量發展之效。

          新技術新產業茁壯生長

          將益生菌移植到患者腸道,有效干預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代謝性疾病,已成為當下最前沿和有廣闊前景的研究領域之一。作為深圳新銳生物科技企業,未知君依托AI驅動微生物組研究平臺,研制出的一款FMT(腸道菌群移植)藥物已獲美國FDA準許進入臨床二期,也是亞洲首個獲FDA臨床批件的微生態企業。未知君聯合創始人、CEO譚驗表示:“該藥獲批推動了中國微生態制藥再次向前邁出一大步。公司將繼續推進這一管線的快速開發和申報,期待盡快為患者帶來臨床效益。”未知君讓前沿科技造福廣大人群,也讓深圳在新賽道新領域的國際競爭中有了一席之地。

          深圳作為首批國家生物醫藥基地,有創新的基因、一流的產業發展環境,不僅培育了未知君這樣的本土企業,也吸引更多國際生物醫藥企業落戶。目前,深圳生物醫藥規上企業140家,上市企業11家,其中營收超10億元企業8家,超百億企業4家。根據規劃,2025年實現產業增加值達到400億元,成為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目前,深圳合成生物科技基礎設施建成試運行,“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國內首創,打通產業鏈“痛點”“難點”;空天技術產業已初步形成包括航空航天材料研發、精密裝備生產制造、衛星等核心產品研制在內的產業鏈體系,場景應用多元化拓展;區塊鏈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全國城市之首,平安、騰訊、微眾銀行等企業業內領先;設立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大灣區量子技術創新研究院,華為、騰訊提早布局,深圳量子信息產業發展水平處于我國第一梯隊……深圳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培育產業增長新動能成效初現,一批領先企業正在涌現。

          “深圳產業發展已具備較好基礎,產業鏈相對完備,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未來產業處于擴張期,已初具規模,5至10年有望實現倍數級增長。”市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夯實基礎提升科技“硬核力”

          創新是深圳的特質和品牌。“十四五”時期,深圳持續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帶動城市創新“硬核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深圳推進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科研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20年-202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跑出“加速度”,年均增長12.2%。PCT和國內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20年的57.33件增長至2022年的82.64件。

          原始創新源自基礎研究,沒有基礎研究的突破,就不可能產生關鍵核心技術,產業發展也就變為無源之水。深圳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確立不低于30%的市科技研發資金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累計資助基礎研究項目6000多項、超40億元。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科技型企業梯隊更加完善,培育出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達74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2.4萬家。

          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和載體。光明科學城建設持續推進,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科技基礎設施建成試運行。建好建強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高標準建設1家國家實驗室、1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4家廣東省實驗室、380家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等平臺載體。

          市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將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最終成就高質量發展之效,以創新支撐深圳發展,以創新帶動全省引領全國,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高質量、更高能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