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風口加速布局數智經濟
日期:2024-02-01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任琦 吳徐美 王森
深圳去年的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繼續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國內“工業第一市”。如何繼續保持優勢,并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沖在前、走在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牢牢扭住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全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話題在參會的代表委員中引起熱議。
代表委員們認為,深圳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具有扎實的基礎和布局優勢,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代表,已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實施戰新產業集群能級提升工程,滾動完善提升“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體系,搶抓產業風口,對深圳保持優勢,站上全球科技產業發展之巔,意義重大。
以顛覆性技術助推未來產業發展
“在‘20+8’產業布局基礎上,全面覆蓋未來制造、未來服務、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等產業方向,盡快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和深圳特點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實現未來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全球領先。”市人大代表王錦俠表示,建議市政府更加重視推動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努力把深圳打造成為新一輪“三個革命”,即技術、工業、產業革命,孕育爆發地、新質生產力成果展示地、新型工業化標桿示范區。
市政協委員吳憲建議充分發揮戰新產業鏈主企業的作用,鼓勵本地鏈主企業給予我市戰新企業新產品快速驗證通道與配套機會,賦予鏈主企業帶動當地產業鏈配套能力高質量提升的責任擔當和政策支持。同時建立健全產業集群服務體系,引導市場化鏈式服務實現新質生產力精準匹配,從研發創新到項目孵化加速到產業集群管理運營全鏈條縱深服務。
加速布局智能機器人產業
對于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制造、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等風口戰新產業,代表和委員們高度關注。
市人大代表王艷梅建議加速布局智能機器人產業。她表示,深圳應根據智能機器人未來發展戰略需求,布局前沿技術、AI融合技術及核心器件研發體系,加強大模型在機器人領域的深化應用,推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類優勢機器人產品躍升發展。同時集中突破人形機器人通用原型機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關鍵技術,支持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制造、醫療領域、公共服務、家庭服務等場景拓展商業化應用。
加快建設“低空經濟中心”
市人大代表蘇毅在關于加快低空經濟中心建設的建議案中談到,要抓住市場、空域、技術、安全這四個發展低空經濟的關鍵要素,先行先試,加快建設“低空經濟中心”,打造新的超萬億元產業集群。他建議,全市加快建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機制,盡快完成本市低空飛行領域的低空空域規劃和劃設;加快低空產業配套設施的建設進程,盡快建成一批起降基地局域網、測試基地網絡和市區兩級數字服務監管平臺等。
市人大代表李繼朝則針對消費級無人機飛行安全管理提出相關建議,他提到,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無人機集群飛行活動的審批機制,簡化審批流程,引導消費級無人機的健康有序飛行,打造全市乃至全國城市公共空間安全防范與管理樣板。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報告提到,要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堅持陸海統籌、向海圖強,向發展海洋經濟要縱深。市人大代表崔軍紅建議,深圳要以優勢海洋電子信息業為切入點,以電子信息賦能各海洋經濟細分行業為路徑,加快推進獨具深圳特色的現代海洋產業試驗場建設,打造典型海洋數字產業應用示范區,構建深圳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深圳在大鵬布局了海洋大學、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館等海洋經濟基礎設施。市人大代表陳華平建議在大鵬設立專門機構,統籌謀劃大鵬范圍內海洋經濟相關工作,在基礎設施集聚效應的帶動下,將東部海區風景資源更多轉化成人民群眾能夠享用的旅游產品。同時,市人大代表王曉東建議,政府應利用重點區域建設補助資金等方式,調動資源適當傾斜,助力大鵬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打造數字化產業高地
數字化、智能化,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圍繞數智賦能產業,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市政協委員王志毅建議,量化產業數字化賦能效果,細化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凸顯數字化轉型對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同時完善基礎建設,強化數字創新策源能力,建設全球領先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完善科學研究支撐體系,夯實創新策源基礎;并強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數字化產業協同聯動,聯手攻關數字化領域的基礎算法、算力等核心技術,共同打造數字化產業高地和示范應用高地。
市政協委員蔣希勇也表示,隨著AI大模型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算力作為一種基礎設施,需求將越來越大。他建議構建“深圳市算力共享平臺”,側重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相對低成本、可靠且易于訪問的計算資源服務,同時研究出臺中小型AI企業購買算力補貼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培育更多“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代表全球智能化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路者。市政協委員孫方平建議參照燈塔工廠標準,鼓勵和支持5G創新應用,發揮5G最大效能,支撐新型工業化跨越式發展。具體而言,他建議統籌規劃工業用地,加大對行業頭部企業的政策支持,推進具備條件的園區、廠房進行5G化改造,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將生產等低附加值工作交給機器,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進一步優化深圳人才結構。
市政協委員俞浩對此表示贊同,他建議深圳支持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打造更多數量“燈塔工廠”,推動傳統產業釋放新質生產力。他提議推出專項資金政策,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采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和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加快培養和引進符合燈塔工廠工作需求的、能夠解決企業關鍵性操作技術和生產工藝難題的工匠型人才,并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網絡運營服務商,協助生產企業創新優質應用場景。
此外,綠色低碳產業是我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全市產業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市政協委員馮艷虹建議高標準打造深圳東部萬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承載區,建立市區聯動的高規格組織協調架構,統籌東部四區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要素資源,招引一批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的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