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點贊更點題 奮力挑大梁

         日期:2024-01-24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徐興東

          1月23日上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省長王偉中作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廣東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一,區域創新綜合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新的一年,廣東錨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目標,堅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深圳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廣東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深圳“著墨”頗多,全文直接點到“深圳”兩個字有10余處,點到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工作更多達近30處,既濃墨重彩“點贊”過去一年成績,也直接“點題”賦予改革發展新任務。

          點贊!深圳成廣東第二個萬億元消費城市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廣東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經濟大省挑大梁,廣東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7萬億元、增長4.8%,是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總量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呈現出韌性強、活力足的良好勢頭。廣東制造、廣東創新同樣持續引領全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7.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7.5萬家,均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

          報告從十個方面總結了去年廣東主要工作,涵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等方方面面。過去一年,深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全力推動經濟穩中提質、穩中向好。深圳的努力和成績被“看見”,也直接寫進廣東政府工作報告。

          比如,報告中回顧全省拼經濟、抓項目、促發展時提到“深圳成為廣東第二個萬億元消費城市”。深圳是全省第一個經濟總量邁上3萬億臺階的城市,目前正朝著4萬億的目標奮進,全力以赴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外資,為全省經濟總量新突破多作貢獻。

          在談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報告點出了“國務院出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批復前海總體發展規劃”,“深中通道主線全線貫通、今年通車后深圳與中山之間只需半小時”,“大力推進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綜合改革試點22條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獲全國推廣”“實施‘前海金融30條’”,“前海累計引進全球頭部服務商152家”等工作,展示深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成效。

          點題!深圳等經濟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

          過去一年的成績是面向未來、創造新輝煌的信心和底氣。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年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這里也直接點名“深圳”派任務,“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經濟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其他各市要比學趕超、奮發有為,共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再造一個新廣東’作出應有的貢獻。”

          報告強調了今年廣東要重點抓好十二個方面的工作,這既是對全省面上工作的總體部署安排,同時也是對深圳重點工作提要求,“點題”深圳繼續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

          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需要深圳多作貢獻。報告也直接給深圳派任務并拿出了支持舉措,“加快皇崗、沙頭角等口岸重建和改擴建”,“推動修訂前海合作區條例,打造融資租賃、航運服務、海工裝備、國際咨詢等集聚區”,“推動出臺河套深圳園區條例,強化‘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統籌開發利用”,“以產業科技合作為重點,把橫琴、前海、南沙、河套這幾個龍頭舞起來,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錨定目標建設好深圳先行示范區,落實綜合改革試點第二批授權事項清單”。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形成新質生產力,廣東對深圳同樣寄予厚望。報告提出,“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優化鵬城實驗室管理機制”,“推動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深圳分中心)建成運行”,“把14個沿海城市的‘藍色動力’充分激發出來”,“加快深圳LNG應急調峰站建設”。當前,深圳正全力做大做強“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在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風口、新賽道上持續發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