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培育全球“最強大腦”集聚的創新創業環境

         日期:2024-01-24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李舒瑜

          1月23日下午,出席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的深圳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氣氛熱烈。代表們“搶麥”發言,談成績來之不易,說使命重任在肩,并為廣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的跨越建言。

          引進一流科技人才攻堅“卡脖子”難題

          深圳代表團人才薈萃,院士代表就有3名。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鄭海榮去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也是最年輕的院士之一,他主導的國產體外膜肺氧合系統寫進了省政府工作報告。鄭海榮說,廣東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是必由之路,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新人才走自主研發之路。我省應瞄準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培育全球“最強大腦”集聚的創新創業環境,引進一大批全球頂尖的人才,并優化科技攻關機制、評價機制,更好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張錦說,北京大學等省外高校在粵辦學機構是大灣區科技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入高層次人才資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當前,這些異地辦學機構的師資人才隊伍,在人員的身份、干部的交流、職稱的評審等方面還存在一些難題,建議將異地辦學機構的教職工納入屬地事業單位員額制管理和干部備案,打通專業技術崗位人才的晉升渠道,提升教職工隊伍穩定性,促進師資人才隊伍交流。

          在深圳建設國際醫療產業城

          省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醫學部主任姜保國說,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生產企業數量突破3萬家,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但是,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超九成依靠進口,這種局面亟須改變。

          姜保國說,高端醫療設備涉及多學科交叉融合,需要大量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和積累。深圳高科技企業發達,又有一流的投資環境,建議在深圳建設國際醫療產業城,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培育壯大產業鏈,突破了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設備的自主發展和國產替代,推動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

          讓外籍人士在大灣區支付更便利

          隨著我國入境游市場逐步回暖,境外人士在支付時遇到的“水土不服”問題開始顯現。省人大代表、深圳新國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祥說,國內普遍喜歡也習慣使用移動支付,而境外來華人員多使用銀行卡和現金等支付方式,對移動支付接受度低。過去幾年,由于人員跨境流動驟減,許多外卡支付受理機具退出市場,導致外籍人士在我國生活期間的支付便利性下降。

          劉祥說,粵港澳大灣區定位于世界一流灣區,全面優化外籍人士在粵消費的支付環境迫在眉睫。建議在商業中心、機場車站、文化景點等外籍人士活動密集區域,提升外卡支付受理機覆蓋率,構建完整的ATM外卡取現和銀行網點外幣兌換網絡。同時,積極推動開辦涉外手機支付業務和境外電子錢包境內使用,實現不同國家、區域的支付條碼互通。拓寬數字人民幣錢包“先充后用”功能支持的境外銀行卡范圍,豐富面向外籍人士的促進數字人民幣消費活動,增強外籍人士消費活躍度。

          (深圳特區報廣州1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