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深圳政協搭建基層協商新平臺

         日期:2024-01-23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2024年第04期《瞭望》刊發題為《深圳政協搭建基層協商新平臺》文章,本報全文轉載如下。

          最高海拔近千米的深圳梧桐山景區,位于原來將深圳分為特區與非特區的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上,一側是羅湖區,另一側是龍崗區。這條管理線此前已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但部分相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仍存在差距——原“關內”的大望白橋浮于山谷、隨溪宛轉,成為網紅打卡點;原“關外”部分地區卻曾紅土泥地,環境臟亂。

          在深圳市政協“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機制推動下,龍崗區擬在這里投資億元建設“海綿公園”,建成后將有力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水平,提升人居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

          近年來,深圳市政協把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積極搭建“身邊事好商量”“委員工作站”“委員講堂”等履職平臺,為協商民主實踐創造更多實現方式,有效推進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身邊事好商量

          “身邊事好商量”是深圳市政協于2021年搭建的基層協商平臺,旨在促進政協委員面向基層、走進社區、貼近群眾,圍繞百姓急難愁盼問題,組織相關各方開展協商、凝聚共識。

          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主任吳思康說,基層治理實踐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剛性有余、彈性不足”現象,一些“疑難雜癥”單靠某個部門難以解決。政協懂協商、善協商,“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機制增加了基層治理的“柔性力量”。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龍崗區、羅湖區交會處采訪了解到,除了“海綿公園”的立項,“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機制還推動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為周邊居民帶來實惠。

          “周末,慕名前往大望白橋游玩‘打卡’的市民日均已超3000人,‘海綿公園’建成使用后,游客數量猛增,交通不便問題將進一步凸顯。”龍崗區政協委員陳家鴻建議延長公交線路、配建停車場地等。在龍崗區政協、龍崗區橫崗街道的大力推動下,公交線路J23于2023年年中開通運營,便利居民休閑鍛煉、踏青郊游。

          兩年多以來,“身邊事好商量”已開展了43場協商活動,主題涉及交通出行、生態環境、教育文化、養老便民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

          深圳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工作處處長周智靈表示,深圳將不斷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實踐成果,不斷豐富“以協商聚共識,以共識固團結”的協商文化內涵,努力探索群眾路線與政協協商有機統一、就近就地聯系群眾的路徑。

          “委員工作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政協教育界別委員工作站推動我們小學加裝了電梯,師生出行更加方便了。”近期見到記者時,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小學校長高鵬高興地說。

          以前,師生反映南海小學樓齡較老、沒有電梯,近千名在校師生出入不便,部分身體殘疾或運動受傷的師生上下樓困難,搬運電教設備和餐飲食品十分費力。

          2023年3月,南山區政協教育界別委員工作站與有關部門多次實地調研走訪,提出情況建議,推動部分學校加裝電梯、改造食堂等納入南山區“百校煥新”行動,已于同年9月初完工。

          近年來,深圳市政協在全市各區建設“委員工作站”,以此延伸委員履職觸角、拓展履職渠道、暢通聯系途徑。目前,深圳已有242個“委員工作站”,涵蓋深圳市政協32個界別,覆蓋深圳10個區及深汕特別合作區,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政協委員履職平臺體系,拓展了委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渠道。

          在高新企業云集的南山區粵海街道,匯聚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的南山區政協粵海街道委員工作站,發揮校區、園區和社區“三區”融合、協同創新優勢,疏解社區矛盾隱患,展開校企校社共建活動,培育孵化8個微創企業和6個社會組織。

          深圳市政協委員、粵海街道委員工作站站長張曉紅說,依托“委員工作站”,政協委員們可以更好發揮自身界別、團體的優勢,廣泛聽取界別群眾意見和訴求,積極開展政策咨詢、法律援助等社會公益活動,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委員講堂”創新履職途徑

          商家擅自公布消費者信息、充話費不小心充錯號碼、未成年人用家長手機充游戲點卡……這些問題如何解決?近期,深圳市政協“委員講堂”走進深圳開放大學,邀請深圳市政協委員、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周璇,為學校師生帶來“網絡消費案例解說”講座。

          在另一場以“融合教育,有愛無礙”為主題的“委員講堂”中,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黨委書記曹艷,建議普通學校在制度建設、師資建設、課程調整、資源建設、環境創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融合教育工作機制。

          近年來,深圳市政協探索將“委員講堂”作為政協委員履職新途徑,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委員圍繞不同主題開講,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傳播知識、聯系群眾、服務市民。

          “履職平臺和渠道越來越豐富、通暢,政協委員與界別群眾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對我們履職盡責提出了更高要求。”周璇表示。

          深圳市政協還搭建“委員議事廳”平臺,以政協委員為主體,反映界別群眾建議,廣泛凝聚共識。龍崗區政協委員黃順魁說,“委員議事廳”圍繞熱議話題,邀請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參加協商,并將相關問題轉化為社情民意提案,交相關單位辦理,推動問題解決。

          為推動平臺優化、資源整合,深圳市政協打造“深i政協”委員履職服務App,并將“政協熱線”“委員講堂”“深圳口述史”等搬到網上,以“數字政協”建設拓展提案公開和線索征集功能,為聽取群眾呼聲、收集群眾意見開辟新渠道。

          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說:“我們著力搭建多層次廣覆蓋的平臺載體,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推動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常態化、長效化,努力做到界別群眾在哪里,履職工作就推進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