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質量增進民生福祉
日期:2024-01-22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竇延文
民生暖色,折射高質量發展成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過去的一年,深圳真抓實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務實舉措,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在家門口上名校、“健康福利”蹭蹭漲、就業人數達新高……民生暖心事,件件可感知。一年來,深圳堅持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身邊大大小小的事,努力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加快民生服務高質量供給,讓民生幸福更有成色
一年來,深圳持續加大投入,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在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民生幸福更有成色。
“在家門口就能上名校,讓我們沒有了擇校的擔心和焦慮。”2023年上半年,在深圳打拼多年的陳福煒順利住進光明區長圳社區的公租房,9月,孩子也隨之轉學至片區的光明區實驗學校(集團)同心小學,這讓陳福煒夫婦十分安心和踏實。
教育事關千家萬戶。2023年,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標準加快推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努力讓每一個孩子享受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全年共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182所,新增學位20萬座,新增幼兒園2-3歲托位7200個;普高錄取率超70%;公辦中小學教育集團總量達71個,深圳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作經驗獲教育部向全國推廣。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達到20個、社康機構總數突破900家、“健康城市”建設成全國樣板……健康是每個家庭最樸素的愿望,過去的一年,深圳人的“健康福利”不知不覺又在蹭蹭漲。
(下轉A4版)
(上接A1版)
一年來,把社康建得更好、把醫院辦得水平更高,努力讓市民群眾就醫更便利、身心更健康,深圳醫療衛生重大項目建設“多點開花”,特別是瞄準兒科、口腔、眼科等短缺的專科,加快“補短板”。共新增床位5500張,床位總數達到7萬張,每千人的床位數超過4張,與北上廣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住房有保障,夢想才能安放。
2023年12月28日,深圳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集中開工,本次集中開工共有13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總投資約125億元,房源合計1萬余套。保障房建設加快推進,托舉起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夢。
一年來,深圳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質設計、高水平建設,持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加快建設更多綠色宜居、高品質的保障性住房,打造多層次的住房供應保障體系,更好滿足各類群體住房需求。“十四五”以來,深圳已建設籌集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49萬套(間),其中,2023年建設籌集了18.9萬套(間)。
一項項高質量民生服務加快供給,其背后是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代編數為4253億元,比2022年執行數增長6%,民生支出占比近七成。
推進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讓民生幸福更有溫度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一年來,深圳加大力度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兜牢民生底線,推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
——全力推進“促進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9.6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就業登記人數1255.95萬人,達歷史新高;非深戶籍就業人數995.50萬人,繼續為全國、全省穩就業大局作出深圳貢獻。
——用心用情服務好“一老一小”,托起“一老一小”幸福生活:全市智慧養老頤年卡發卡量超102萬張,居家適老化改造達1萬戶,孤兒最低養育標準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貼調整至每人每月2540元。
——社會救助更有溫度:將因剛性支出較大導致生活困難的家庭等納入社會救助體系,將支出型困難家庭殘疾人納入生活補貼發放范圍;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413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金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2261元,實現“七連漲”。
——醫療保障進一步豐富:“深圳惠民保”上線,為市民提供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參保人高額醫療費用年賠付額最高達到300萬元……
打造高品質生態環境,讓民生幸福更有質感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的生態環境狀況,直接反映城市發展品質,關乎市民幸福指數。
一年來,深圳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天藍地綠水清”成為深圳城市發展的鮮明底色。
“深圳藍”名片越擦越亮,全市臭氧評價濃度為1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7.8%,同比上升5.7個百分點,空氣質量穩居全國超大城市第一。
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310條河流優良水體河長占比為73.9%、同比提升6.3個百分點,21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5.2%。
山海邊城綠美深圳扎實推進,建成綠道總長約3406公里,騎行5分鐘可達社區綠道,15分鐘可達城市綠道,30-45分鐘可達省立綠道,多層次戶外步道體系將綠色的民生福祉深度織進市民生活。
“無縫連接,一口氣逛5個公園,這種體驗實在是太棒啦!”近日,作為深圳山海連城計劃的關鍵一環,位于深圳中部的五大公園通過遠足徑、郊野徑和園道正式實現初步連通,引發市民打卡熱潮。熱愛戶外運動的徐選威感慨說:“在如此優美和便利通達的環境中進行戶外運動,讓自己的生活品質大大提升。”
“五園連通”只是開始,下一步深圳還將重點打造輻射面積更大的寶安區西鄉、新安片區“八園連通”,讓公園連通周邊主要社區及產業片區,將自然送到小區家門口,讓市民享受綠美深圳的健康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的一年,在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深圳將有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