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走進深圳公共文化空間自習室

         日期:2024-01-18   來源:晶報

          1月17日上午10時,深圳圖書館內自習的人群。

          福田文體中心·夢工場的24小時自習室里沉浸區的格子間座無虛席。

          一對姐弟預約了自習室里的討論區,在討論區里可以輔導小朋友的作業。

        01

        南山書房·薰風閣2022年12月開始營業,書房室內使用面積約250平方米,設計座位65席,其中沉浸式閱讀座位41席,休閑閱讀座位24席,在這里不僅可以自習,也有圖書可以借閱,整個書房的風格設計是清新文藝的。與薰風閣一同開始營業的,還有象群軒,在此之前,還有聽云軒與平原軒,這四座書房均為全自助智慧型公益書房。站在書房外面看,它里面燈火通明,坐在窗邊的人專注于眼前。

        在2023年12月舉行的南山圖書館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南山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南山書房”項目的初衷,“南山書房按照功能定位,分為三類:公園書房、園區書房、社區書房。截至目前,共建成了4家南山書房,市民對書房是有需求的,我們希望通過‘南山書房’,打造一個智能化、私密、沉浸式的讀書空間,有效紓解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p>

        小肖在福田區居住,南山區上班。工作日時,她去南山書房·薰風閣,到了周末,她就在福田尋找自習空間。她介紹自己最近去得多的是福田文體中心·夢工場,2023年8月,福田文體中心·夢工場煥新亮相,里面有DJ體驗室、元宇宙體驗室、虛擬演播廳、劇場、咖啡廳,以及24小時自習室。在預定界面上能看到自習室設有沉浸區、小組區、三人小組,幾乎每個時段都有人預定。小肖說自從知道有免費的自習室,她就有在網上搜索深圳各區的自習空間,發現每個區都有非常多如福田文體中心·夢工場這樣的公共文化服務空間里包含了自習室,她感慨,“足以證明深圳對于文化建設的重視?!?/p>

        小肖注意到,人們來自習大多是帶著考試目標的,她也在鄰座遇見過單純想找個安靜的空間看看書的用戶。小肖說自己從學校畢業4年了,沒想到有一天還能重新找到在自習室里大家一起學習奮斗的感覺。在福田文體中心·夢工場自習室里的三人小組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用一道玻璃門與其他自習區隔開,里面是三角形的,內部做成了榻榻米樣式,有許多家長會帶著小孩到這個區域自習。市民馮女士就經常帶著正在讀小學的弟弟預定三人小組區一起學習,等到弟弟放學,她接上他過來,在這個小空間里,小朋友會感覺很自在,他們也可以小聲討論學習的內容。馮女士說,比起在家學習,小朋友在這里也專注得多,而且在他人學習氛圍的帶動下,小朋友也會安靜地看書。

        02

        工作7年,又重返校園念書的梁女士也是出門自習的重度“患者”。她在香港讀博士,與家人一同住在深圳,如果她不用去學校,就會去深圳圖書館自習。早上先送女兒去學校,緊接著去自習3小時,到了中午接上女兒一起回家休息,下午繼續重復同樣的行程。她說喜歡在圖書館自習的原因是許多人一起在學習的感覺對她來說是一種督促,不容易被瑣事分心,而且在圖書館里,學累了就去走廊上站一站,或者看看館里的藏書。她時常能看到有人會拿著書本站在走廊上閱讀,她說自己不再是20多歲的年輕人,但是到圖書館里自習,就像依舊正在年輕奮斗著,而且圖書館里也有許多中年人,大家依舊正在學習中。

        比起自習室,圖書館自習的好處是座位相對沒有那么緊張,不過只要是周末,圖書館也是座無虛席。南山書房與福田文體中心·夢工場,都需要提早預約,且每次預約有一定的時長限制。同時為了保障自習資源沒有被浪費,每人有3次預約之后“爽約”的機會,一旦積累三次,則有1個月的時間無法預約自習室。梁女士說圖書館的預約相對寬松,深圳大部分圖書館直接進入即可。

        據了解,在2023年上半年,深圳圖書館的接待人數呈逐月增長態勢,6月和7月日均接待人次突破1萬,周末日均接待量保持在15000人次左右,峰值接近2萬人次。少兒服務區僅1000平方米的空間日均接待讀者逾2000人次,周末達5000人次左右,峰值可達7000多人次。在暑期(6月1日-7月9日)深圳圖書館新增注冊讀者中,“90后”新增注冊讀者占比33.27%,排第一;“00后”占比28.34%,排第二;“80后”占比24.56%,排第三?!?0后”-“90后”讀者占比達六成以上。

        梁女士留意到,現在也有許多社區圖書館更方便人們自習,雖然不如深圳圖書館那么大,但是里面的閱讀、自習空間對于個人來說完全足夠。如南園街道就有8個社區圖書館,其中還包含1個24小時圖書館,里面都設有座位可供自習與閱讀。2023年7月,福田區南園街道深南中路上,深圳市黨群服務中心百姓書房開始運營,不同于一般書店,百姓書房設立了24小時公益自習室供深圳市民免費自習。在這類社區圖書館里,每天都能看到有住在附近的小孩過來自習,梁女士說到了周末,她和女兒也會就近找街道的圖書館,在那里,小朋友可以寫作業,也可以找到合適的書籍閱讀。

        南園街道文體中心工作人員朱航介紹,南園街道目前8個社區分別有8個圖書館,除了玉田圖書館為24小時營業外,其余均為早上9點到晚上9點。她說:“像玉田圖書館,附近城中村比較多,居民家里的空間會小一些,所以就需要這種公共文化空間。我們圖書館里不會像商業的自習室一樣鋪設大部分面積單獨的格子間供人自習,盡量是把空間利用起來,讓更多人可以享用。玉田圖書館有60個讀者席位,街道圖書館為100個讀者席位?!敝旌阶⒁獾?,白天時段圖書館里以年輕人居多,準備考試的、看書的,等到傍晚時刻,附近的小朋友便會過來看書、寫作業,“我們街道有很多工作人員,小孩放學了之后都會過來看書,有時周末也會一起來這里自習。等到寒暑假時,早上8點多就會有人在排隊了?!敝旌阶⒁獾?,白天時段圖書館里以年輕人居多,準備考試的、看書的,等到傍晚時刻,附近的小朋友便會過來看書、寫作業,“我們街道有很多工作人員,小孩放學了之后都會過來看書,有時周末也會一起來這里自習。等到寒暑假時,早上8點多就會有人在排隊了?!?/p>

        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市科技圖書館)同樣也隨處可見來自習的人,一位站在走廊上讀英語單詞的男生說,這段時間每天早上7點30分,他就背著書包來自習了,學到10點30分,再去公司上班。他住在大學城附近,為了準備英語考試,又擔心晚上會需要加班,所以特意早上來自習。他會選擇坐在靠窗的位置,學累了,就看看外面的綠色植物。他說在深圳這座快節奏城市生活壓力是很大的,所以也想多學點知識傍身,“來圖書館自習的人都是有目標的,學不進了,抬頭看看旁邊的人,就覺得自己也得努力。”

        03

        深圳從來都不缺自習的空間,而這些空間里,永遠都有著埋頭學習的人。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圖書館(室)779個,其中包含市級公共圖書館3個、區級公共圖書館9個、街道及以下基層圖書館(室)767個,另外還有各類自助圖書館307個,共同形成了覆蓋深圳市所有街區的公共圖書館網絡體系,舉辦線上、線下各類讀者活動1.82萬場,參與市民達1931.07萬人次。與此同時,深圳還涌現出了“簡閱書吧”等一批公共文化空間品牌。這其中每一個對于市民來說,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自習空間。

        深圳是名副其實的“千館之城”。2023年7月3日,#深圳10分鐘就能找到一家圖書館#、#外賣女騎手在24小時圖書館備戰考證# 等相關話題在網絡上引發網友討論,許多外地網友表示羨慕生活在深圳,有這么好的公共文化空間,一位網友說“城市建設的溫度,將資源投入到居民觸手可及的地方,共創共享?!?/p>

        《深圳全民閱讀發展報告2023》顯示,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閱讀量約18本,其中紙質書6.33本,電子書11.66本,遠高于全國人均閱讀量(紙質圖書閱讀量4.76本,電子書3.30本)。深圳是一座讀書之城,同時也是一座學習之城,在人們對于學習的需求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城市建設也在為市民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環境與精神食糧。

        深圳各區都在為這座學習之城努力著。如2021年初第一家南山書房的營業,就吸引了許多上班族打卡前往自習。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大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南山圖書館理事陳平原曾這樣形容南山書房:“南山書房對于深圳的讀書人來說是談詩文、論道理的好場所,進入南山書房內會讓人不自覺地放慢、放輕腳步,南山書房的運營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機會來進行深度閱讀、學習?!币彩峭ㄟ^南山書房,他說了解了基層圖書館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南山書房是南山區重點打造的惠民工程之一,初衷是以南山書房理念為紐帶,將南山書房覆蓋到南山區每個社區,推動南山公共圖書館事業實現標準化、體系化、智慧化發展,最終形成遍布全區的均衡、智慧圖書館空間和服務體系。南山書房旨在打通公共閱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讀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智慧圖書網絡的便利。2023年4家南山書房全面實現24小時對外開放,全年接待讀者41萬人次,預約總次數64萬次,累計服務總時長83萬小時。在南山區,目前有1家區級總館、8家街道級分館、1家學校分館、4家南山書房、97家通借通還社區圖書館。

        福田區目前有107家圖書館,包含市級、區級總館、街道級分館等等。2023年9月,福田區啟動“星羅棋布”計劃,未來,100個嵌入式空間將嵌入市民“生活圈”,加入文化“服務圈”,成為全國獨有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網絡。這也意味著將會出現包含24小時自習室在內的更多文化空間。

        羅湖區共有22家圖書館,早在2014年,羅湖區圖書館啟動“家庭圖書館計劃”,遴選產生了30個“家庭圖書館”,由具有一定的藏書及有良好的家庭閱讀興趣和習慣的藏書家庭組成,分享家庭藏書,向社區傳播閱讀的樂趣,愿意通過適度開放、開展外借服務、策劃讀書沙龍。

        2022年11月,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評選出20個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案例,深圳羅湖區悠·圖書館(東曉街道/IBC珠寶圖書館)和鹽田區圖書館海書房-燈塔圖書館獲此殊榮。其中,鹽田區的智慧書房,外觀造型別具一格,擁有“燈塔”“聽?!薄板忮恕钡雀挥性娨獾拿?、“文化+科技”的創新性功能,成為市民喜歡的文旅棲居地,僅“燈塔”書房日均服務讀者就超過2000人次,入選“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同時,鹽田區圖書館也與轄區企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在總分館建設、文旅融合、惠民服務等方面充分對接,打造“圖書館+融合”發展新模式,共建一批集閱讀、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社會服務點,如在居民小區內、商場寫字樓里、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里,都在增設公共文化空間,供人們去自習與閱讀。

        龍華區除龍華圖書館外,為了拓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1公里”,龍華區以“轉角遇到書,書房就在你身邊”為核心閱讀理念,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城市書房,截至2023年10月,已建成100家城市書房。其余各區也均有一定數量的公共圖書館可供市民們前往自習。

        在深圳,自習室遍布城市各個角落。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深圳在政策制度、基礎設施、機制改革、服務供給、數字建設等方面重點發力,以百花齊放的姿態,不斷擴大覆蓋面和適用性,為人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不斷向前奔跑。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大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南山圖書館理事 陳平原

        南山書房對于深圳的讀書人來說是談詩文、論道理的好場所,進入南山書房內會讓人不自覺地放慢、放輕腳步,南山書房的運營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機會來進行深度閱讀、學習。

        南園街道文體中心工作人員 朱航

        像玉田圖書館,附近城中村比較多,居民家里的空間會小一些,所以就需要這種公共文化空間。我們圖書館里不會像商業的自習室一樣鋪設大部分面積單獨的格子間供人自習,盡量是把空間利用起來,讓更多人可以享用。

        建筑行業從業者 小肖

        以前說去自習,就是找一家咖啡廳,還必須得點一杯喝的才好意思坐下來,在深圳有這么好的自習室,我也因此更喜歡這座城市了。

        截至2022年底

        深圳共有公共圖書館(室)779個

        市級公共圖書館3個

        區級公共圖書館9個

        街道及以下基層圖書館(室)767個

        另外還有各類自助圖書館307個

        舉辦線上、線下各類讀者活動1.82萬場

        參與市民達1931.07萬人次

        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閱讀量約18本

        紙質書6.33本

        電子書11.66本

        晶報記者 徐黛茜/文、圖 李岷/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