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三年深圳組織工作十件大事:把組織力量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發展優勢
日期:2024-01-11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民意速辦”民生訴求一體化服務平臺。
深圳人才公園。 劉粵生 攝
深圳灣大橋。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麗萍 通訊員 莘組軒 厚植組織優勢,凝聚奮進力量。 回望過去一年,深圳組織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認真落實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高質量組織工作服務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為牽引,推動理論武裝、選賢任能、強基固本、聚才育才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為服務深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時間記錄著砥礪前行的足跡。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溫2023年深圳組織工作十件大事,感受全市組織系統在不忘初心中推動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彰顯新擔當新作為的鏗鏘回音。 1 高標準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真學、真信、真干、真見效,堅持把學習貫穿始終,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貫穿始終,深入開展“賡續弘揚特區精神、勇當改革開放尖兵”學習討論,扎實推進“大走訪、大座談、大起底”行動,推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化解信訪突出問題,制定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8項措施,注重運用改革辦法推動問題整改,用好推演復盤方法,同題共答開展督促指導,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等重點措施,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我市在中央主題教育辦落實“四下基層”交流座談會上作經驗介紹,央視《焦點訪談》多次報道我市主題教育有關做法。 2 實施黨建引領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以民意速辦“小切口”驅動城市治理“大變化” 全面上線運行“@深圳—民意速辦”民生訴求一體化服務平臺,將全市原有的537個訴求受理渠道大幅壓減整合為群眾慣用的18個渠道,編制18大類4377項全市統一的民生訴求職責清單,實現民生訴求“收集—分撥—辦理—監督—評價”一個平臺全周期閉環管理,讓群眾反映訴求像網購下單一樣便捷,讓每一件訴求都有人管有人應。2023年累計辦理群眾訴求3700余萬件,按時辦結率99%,總體滿意率99%,改革成效獲中央改革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推廣。 3 突出“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余力”工作理念,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在第七個“深圳人才日”之際,出臺《關于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人才引進、培養、開發、使用、服務等五個方面發力,實施“頂才匯”“企才匯”“創才匯”“青才匯”等項目,構建海外引才支持體系,實行頂尖科學家全權負責制,推進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不斷完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讓深圳始終對人才有著磁石般的吸引力,讓每個人都愿意來這座“讓人圓夢的城市”。 4 扎實開展“干部助企行”,以干部優服務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選派干部組建專項服務小組,對全市4萬家“四上”企業全覆蓋掛點服務,開展企業服務專題培訓,在“深i學”平臺開設“助企行”專欄,解決企業訴求2.5萬件,企業平均滿意度98.6%。緊扣市場訂單下降、運營成本上升等重難點訴求,開展“我幫企業找市場”“我幫企業找資金”等專項行動,舉辦“i企鏈接”供需對接系列活動43場,積極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獨角獸企業和擬上市企業。 5 深入實施“雛鷹計劃”,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 聚焦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圍繞“20+8”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需要,制定緊缺專業目錄,精準招錄1732名全市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圍繞提升年輕公務員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堅持將政治素質培養貫穿始終,落實“初任訓練、適崗培養、專業提升、創新鍛造、領導力養成”分段接續培養,深化拓展“雛鷹訓練營”“雛鷹攻堅隊”等培養載體平臺,實現對2萬余名年輕公務員全周期管理、精準化培育。激勵公務員擔當作為,打造“我是深圳公務員”宣傳品牌,出臺專項考核、及時獎勵辦法,建立先進典型全鏈條管理機制,11位公務員(集體)獲評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半r鷹計劃”獲評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成果“十佳案例”和“銀獎”。 6 深化產業鏈和“小個專”黨建,助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圍繞培育壯大“20+8”產業集群,成立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產業(創新)鏈黨委61個,有機整合發改、工信、科創、交通、衛健等職能部門和產業上下游企業,建立產業鏈黨委聯席會議制度,通過“組織聯建、活動聯辦、資源聯享、產業聯動、人才聯育”,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轉型升級、產業研用轉化等深度融合,增強產業鏈根植性和競爭力,累計帶動上下游超6000家企業參與,總產值近萬億元。出臺《關于開展黨建引領“小個?!备哔|量發展行動的實施方案》,召開“小個?!秉h建工作現場會,累計組建“小個專”黨組織近萬個,完善市、區、街道“1+11+78”“小個?!秉h建工作體系,建設32個“小個?!秉h群服務中心,建立黨組織聯系服務工作機制,指導個體工商戶申請“個體深信貸”,累計服務個體工商戶2.66萬戶,助力7226家“個轉企”。 7 率先啟動深港公務員交流協作項目,促進深港兩地深度合作 舉行“廣東深圳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兩地公務員交流協作項目”啟動儀式,香港特區政府選派10名香港中、高級公務員,到我市有關政府部門和法定機構開展為期3個月交流協作,配合開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深港合作重大平臺建設,參與地區治理、科技發展、生態環境、交通規劃等領域工作。深圳成為內地大灣區城市和香港兩地公務員交流協作項目落地的首站,標志著深港公務員深度交流合作進入新階段。 8 實施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提升計劃,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 分領域分專題開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五大中心”建設等培訓,全年舉辦45期專業化培訓班。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主題,采取深港澳珠“四站聯程”等方式,舉辦16期赴港澳培訓班,拓展干部國際化視野。按照“一月一主題、每周一堂課”方式開展全覆蓋線上培訓,先后組織“新能源汽車”“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掛點服務企業”“低空經濟”等主題培訓,累計90.2萬人次參加。 9 發揮黨建智庫作用,以高質量研究成果助力高質量黨建 高標準承辦全國黨建研究會2023年度重點課題開題會,牽頭負責1項重點課題;結合主題教育,制定專題調研工作方案,以“小切口”部署13項課題調研;統籌全市黨建研究力量,開展全國黨建研究會5項自選課題和1項自擬課題,省黨建研究會2項年度重點課題及3項自選課題研究,努力為中心大局建言獻策。加快黨建高端智庫平臺建設,組織召開市黨建研究會第五次會員大會,匯聚全市黨建研究合力。堅持開門辦智庫、開放搞研究,加強與上級部門和兄弟單位交流合作,辦好用好《深圳組工研閱》,打造特區黨建理論研究高地。 10 開展離退休干部“暖心行動”,“灣區樂齡”“幸福長青薈”等品牌活動讓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建立干部榮譽退休制度,加強對退休干部關心服務、禮遇致敬。建成市區街社四級長青老齡大學745所,提供學位10.5萬座,聯動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5周年“灣區樂齡”文藝匯演系列活動,每月開展“黨史進長青課堂”“幸福長青薈”,每季度組織“學思想、看變化、促發展”活動。結合主題教育開展全市關工委系統“老少同聲頌黨恩”實踐活動,組織“五老”走進校園、社區開展黨史國史、家教家風、傳統文化宣講,廣大老干部積極唱響時代主旋律,發揮優勢作用賡續弘揚特區精神,為高質量發展獻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