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深圳文藝發展嶄新天地
日期:2024-01-09 來源:深圳特區報
■ 金琇
提 要
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和核心引擎之一,也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個“橋頭堡”。勇當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排頭兵,構建中國敘事體系的深圳文藝圖景,為國家形象增添光彩,是深圳文化藝術界的必然擔當。深圳文藝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在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中綻放出深圳文藝精品的璀璨光芒,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深圳文藝力量。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就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科學把握其鮮明的理論品格,并自覺貫徹落實到新時代文藝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文藝界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首要政治任務和推動文藝事業創新發展的內在需要。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40余年勇立潮頭的實踐,為深圳的文藝工作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廣闊的抒寫空間。深圳文藝以先行為動能、以創新為底色,謀篇布局、凝心聚力,以源源不斷的精品創作、越見完善的人才梯隊建設、多元包容的交流平臺搭建等舉措描摹時代風貌氣韻,講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深圳故事。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文藝深軍”吹響時代的前進號角。
堅持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其中第一點就是“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新中國70余載文藝實踐證明,文藝的繁榮發展,其根本保證是堅持黨的領導。我們黨正是通過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制定文藝路線和文藝政策,團結、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引領他們尊重和遵循文藝發展規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斷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充分發揮文藝工作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業征程中,這種偉大實踐必將給文藝創新創造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文藝創作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其本身即是觀念和手段、內容和形式的融合與創新,在文藝創作中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
文聯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是貫徹落實黨的文藝理論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在團結引領文藝工作者方面負有重要職責。為此,深圳市文聯不斷強化對深圳文藝界的思想引領、制度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文藝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保障支持。
以黨建為引領,深圳市文聯黨組會議嚴格開展“第一議題”學習,創新組織生活形式,打造“藝黨課”品牌;設立“黨的二十大精神”常態化網上學習平臺、理論學習及綜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市文藝家能力建設專題培訓班等,還制定實施了《市文聯政務新媒體管理辦法》,強化文藝領域和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管理。
為進一步凸顯文聯單位的組織優勢,深圳市文聯進一步暢通機制、搭建平臺,持續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其下屬服務中心、創作中心內部管理規章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新組織開展文藝創作職稱評審工作的舉措,不僅進一步調動藝術專業人員創新創造創業的積極性,更是在服務、聯系文藝“兩新”群體上形成新抓手。
舉旗幟、聚人心,深圳文藝工作者隊伍不斷壯大。當前,市級文藝家協會有會員1萬余人,其中國家級會員1千人、省級會員3千人。各區文藝家協會共有會員2萬余人,其中國家級會員1千余人、省級會員2千余人。而深圳也面向世界展現出海納百川、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不斷釋放政策紅利,廣納業界翹楚,匯聚全國頂尖創作資源,令“文藝深軍”梯隊打造結構合理,充滿活力,不斷壯大。他們扎根深圳先行示范的熱土,躬身實踐,厚植城市文化底蘊,為推動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推動新時代文藝高質量發展,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文藝工作者唯有牢記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方能洞察生活本質、回應人民心聲,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
近年來,深圳各文藝家協會聚焦主旋律創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時間節點、重大歷史性成就展開文藝實踐。如市音協始終把主旋律歌曲創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燈火里的中國》《天底下》《一灣海水藍過天》等原創歌曲表達人民對黨、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創造;市美協實施的“因美之名——鄉村振興主題美術創作”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開創了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美術創作工程,用藝術形式展示中國人民奔小康和深圳對口幫扶取得的豐碩成果。
堅守人民立場,“藝術家深入生活”采風項目、“到人民中去”文藝志愿活動和“深圳文藝名家駐校計劃”等活動的舉行,也在引導文藝工作者走進實踐深處。由深圳市曲協歷時7年著力打造的“博笑堂”惠民曲藝小劇場整合全市曲藝力量,找準契合年輕人娛樂方式的“小劇場”演藝空間形式,持續為市民生活輸送文化養分。“深圳文藝名家駐校計劃”在2023年邀請了40位文藝名家走進全市43所學校,開展了100場專題講座,為10萬多名學生帶去文學藝術主題的深度分享,引領孩子們向美而行。
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
文脈,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基因、精神命脈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中華文化歷來推崇“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特別是在深圳這座擁有不竭創造力的城市,無論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重塑,還是根植于科技創新熱土之上的創造性模擬,其發生于社會各個層面的喜人變化,均為實現這種“雙創”目標架構起一種擁有前沿氣質的現實基礎。
近年來,以舞劇《詠春》為代表的深圳文藝的“破圈”之作、精品之作,無不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的精彩寫照。縱觀深圳文藝各個門類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內涵、審美意蘊正迅速成為其精品創作的內核。在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終評中,由深港舞蹈界合作的當代舞作品《靜聽松風》一舉奪魁。該作品便是從元代畫家倪瓚的《六君子圖》中擷取靈感,以舞武結合的形式道出“和而不同”的思想之境。
提煉民族文化的本真韻味,以共鳴打破文化交流的藩籬,成為了深圳文藝家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一招”。在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國雜技“金菊獎”上,由深圳市雜技家協會選送的原創作品魔術節目《扇之夢》《秘境》連續兩次摘得這項中國雜技界最高獎項。作品的創演者辛亞飛作為深圳年輕一代杰出魔術師,主張將中國的戲法和西方的魔術做有機結合,以跨界的形式在作品中融入生動的中國文化元素,以藝術傳達理念,表達中國審美。
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沿循地方文脈,深圳文藝正在對藝術精神進行現代闡釋和現代重構,精品創作成果迭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共有24部作品獲評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73部作品獲評省“五個一工程”獎,成績亮眼,居于全省前列。在“荷花獎”“金菊獎”“山花獎”“啄木鳥杯”等各藝術門類代表國家最高藝術水平的作品評選中,深圳文藝精品全面開花、喜報不斷。
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立足深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如何能夠在復雜的國際背景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文藝因其具有的獨特藝術形象刻畫功能,在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以更為深邃的視野、更為博大的胸懷、更為自信的態度,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2023年9月底,《詠春》赴新加坡海外試水獲得如潮好評,成為深圳文藝“走出去”的一次精彩實踐,充分證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在第六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上,由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主席李亞威執導拍攝的《大福餅一家》《尚德前的帕里》憑借細膩的視角、東方的審美獲得紀錄片類最佳紀錄片獎、最佳紀錄片導演獎。深圳文藝工作者意識到,追尋貼合人心、人性的題材,以創新的表現手法,創作出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民審美情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是讓世界人民在審美過程中感受中國文化魅力的必由之路。
此外,一個個具有獨特定位和藝術魅力的國家級、國際化文藝品牌活動的在深舉行,也在著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演繹深圳精彩。
深圳還積極擴大國際“鵬友圈”,開展城市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深圳市文聯落實中國文聯下達的任務,赴南非、法國等國家開展文藝交流;與深圳市委外辦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面向90個深圳市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創建文藝交流品牌活動;2023年成功申辦第十四屆全國美展港澳臺、海外華人作品展區落地深圳,為深圳加強與港澳臺及海外交流合作搭建高端文藝平臺。深圳文藝強化科技賦能,開拓產品創作生產新方式與傳播平臺,讓更多文化產品從“云端”走向世界,更好地發揮文藝連接心靈、溝通世界的作用。
新的起點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合眾力探新路開拓文藝發展嶄新天地
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時代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文藝實踐雄辯地向我們昭示: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關于文藝工作的論述是重要組成部分,其科學闡明了新時代文藝前進的道路方向,系統擘畫了新時代文藝事業的美好藍圖,是新征程上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深圳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向同行。闊步向前的深圳凝聚著時代的氣韻,是文藝創作的“富礦”,深圳經驗、深圳精神、深圳生活有理由得到更充分的反應和更生動的述說。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打造無愧于時代的扛鼎之作,提升深圳文化軟實力,不斷樹立文化藝術新標桿,是今后深圳文藝工作的重中之重。
喜人的是,在深圳文藝界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創作共識:扎根深圳先行示范的熱土,把“雙區”驅動、“雙改”示范融入作品,謳歌城市發展契機;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心創作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傳得開、叫得響的文藝精品,讓“深圳出品”既具備鼓舞精神的“能量”,又具備人民群眾喜愛、愿意傳頌的“流量”。
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和核心引擎之一,也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個“橋頭堡”。勇當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排頭兵,構建中國敘事體系的深圳文藝圖景,為國家形象增添光彩,是深圳文化藝術界的必然擔當。深圳文藝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在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中綻放出深圳文藝精品的璀璨光芒,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深圳文藝力量。
(作者系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