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統一”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日期:2024-01-09 來源:深圳特區報
■ 辛鳴
提要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而且通過創造性地探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平發展的正確路徑,有效破解在既定的生產力框架下讓制度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并推動生產力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難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社會整體走向現代化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百余年奮斗開創出來的一條嶄新的現代化道路、一種創新的現代化模式、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不僅在實踐形態上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更在觀念價值思維方法上深刻塑造著人類社會現代化的認知。
習近平總書記向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賀信中指出:“讀懂中國,關鍵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本文從傳統與現代、特色與共同、民族復興與天下一家、道路與文明“四個統一”方面談一談中國式現代化之“新”。
1
傳統與現代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這既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歷史本質的深刻闡述,也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規律的深刻自覺。長期以來,以西方文化為底色的西方現代化實踐的優勢地位使得一些人把傳統與現代對立起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日漸邊緣化。
事實上傳統與現代不應該對立也不是對立的。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個結合”推動對傳統與現代關系問題的思想解放,正是充分肯定中國傳統文化在走向現代化進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時代價值。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像“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像“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等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若能夠被全世界采納,地球上肯定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和”。盡管當今世界客觀存在意識形態斗爭,一些西方國家惡意污名化中華文化,但是國際社會仍然出現“中華文化熱”“孔子熱”的現象,很多人都在探討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這也表明了中華文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傳統聯系著現代,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從傳統到現代的前進與發展不是突如其來的“飛來峰”,而是傳統這粒種子在歷史文化土壤中潛移默化的“化育”與日積月累的“生長”。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充分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發展與輝煌,才有中國式現代化的創立、創造、創新。
2
特色與共同的統一
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是大勢所趨,但走向現代化的道路是多線式的。人類社會的現代化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鮮明特色與共同特征的有機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有著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的中國特色。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等5個方面的鮮明特色。比如,西方社會用了300多年的時間只讓不到10億人進入完全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從新中國建成社會主義制度算起不到100年讓14億人進入現代化。又比如,西方現代化是貧富差距的現代化,不僅世界范圍內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有著懸殊的貧富差距,就是已經完全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內部同樣有著懸殊的貧富差距。中國式的現代化把14億人共同富裕作為最本質的特征。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2050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再比如,西方現代化伴隨著血與火的殖民戰爭掠奪一路走來,中國式現代化則是通過自己努力奮斗,與世界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式現代化亦充分體現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推進現代化,以工業化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現代化,以經濟全球化推進世界歷史進程等等,這既是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有益方式。中國式現代化思考的是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平發展這一普遍問題;回應的是如何讓一個社會中更多的人過上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這一共同期待;體現的在既定的生產力框架下如何讓制度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并推動生產力向更高水平發展這一一般性規律。
更進一步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不在于中國社會具體做的內容是什么,而在于讓世界認識到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是只有西方社會那一條,讓人類社會對自身發展規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他國學習借鑒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學習模仿走中國的道路,而是學會走自己的路。任何國家都要尋找并選擇適合自己國家的發展道路與發展方略,適合自己國家的發展道路與發展方略方是最好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與發展方略。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在哲學高度上的“共同”意義。
3
民族復興與天下一家的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中國的,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又是世界的,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抱負和高遠境界。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民族復興與天下一家的高度統一。
中華民族有著輝煌與強盛的榮光。據有關學者測算,直到18世紀末期,中國的經濟規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在西方堅船利炮的侵略下,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難、付出了重大犧牲。曾經強盛過的民族最知道復興的可貴,遭受屈辱的人民一定要找回自己的榮光。中國式現代化最中心的任務就是讓一個曾經飽受列強欺侮、目前尚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美麗,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與為世界謀大同是高度統一的,實現了民族復興就可以更好地為人類做貢獻。當今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地球村”,人類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作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讓所有人榮辱與共,不論大國小國,不論發達還是欠發達,在共贏、共商、共建、共享中,讓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成真。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主張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反映了人類社會共同價值追求,匯聚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繁榮向往的最大公約數,為世界大同繪制了藍圖,標注了高度。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和而不同”,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中國式現代化賡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文明傳承,秉承“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歷史底蘊,抱守“協和萬邦”“和實生物”的文化精神,通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噴薄欲出、漸行漸近。
4
道路與文明的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而且通過創造性地探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平發展的正確路徑,有效破解在既定的生產力框架下讓制度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并推動生產力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難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社會整體走向現代化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更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中國古代經典《尚書》注疏講,“經緯天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文明就是教化萬物,給天地以規矩,給社會以意義、以希望。中國式現代化既有豐裕的物質文明,更有進步的精神文明,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文明燦爛光輝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魂魄。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新路。近四百年來,西方社會在工業文明背景下實現了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物質大豐富,經濟大繁榮。但是隨著現代社會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生態退化等等現象的日益凸顯,工業文明那種把人與自然截然對立,對自然無底線的掠奪性行為已經日暮途窮,人類不得不吞咽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中國式現代化把中華文明中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與西方工業文明有機結合創造性轉換,為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文明新路,讓不堪重負的地球有了“休養生息”的可能。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和平共處、和平發展的文明范式。一個美好的世界圖景究竟應該是什么?不同的文明給出了不同的回答。當今世界是以西方文明為底色建構起來的霸權主義的世界秩序,所謂美國例外、美國優先等等那些國強必霸、冷戰情結的行為,皆是基于西方文明中的零和思維、異端思維等排他性理念和價值。而中國式現代化則是建立在中華文明“天下大公”“和而不同”“協和萬邦”“以武止戈”的理念和思維之上。當年強大的中國都未覬覦過他國,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又怎么可能威脅世界?不同文明的熏習下是不同的行為模式與不同的價值評判。
為正確認識人自己,實現人生完滿幸福提供價值導引。西方社會以向外部世界的征服開啟了文明的征程,結果走得越遠越迷惘,斬獲越豐越空虛,以至于理性駕馭不了欲望,利害遏制不住貪婪。尤其在現代社會,焦慮、抑郁、單向度已成為了久治難愈的“文明病”。如何反觀自我,涵養修身,真正體悟人生的真諦,發現人生的意義,走出心與物、身與心的二元對立分裂,不再心為物役,給世界也給自己一份祥和安定,中國式現代化為現代社會提供了中華現代文明的滋養。
讀懂了中國式現代化就讀懂了中國,讀懂了中國也就能讀懂今日世界大變局的必然與必須,進而讀懂未來世界大趨勢的新圖景與新希望。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