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密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日期:2023-11-07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江傳月 梁綺婷
提 要
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只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與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廣泛傾聽群眾意見、集中群眾智慧,踐行群眾路線,才能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其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重要內容之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解鎖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密碼,它既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這一時代之問,同時指引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過程如何永葆強大的生命力和發揮顯著的優越性。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決定了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特征,特征之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鑒于人口規模巨大這一獨特國情,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人口規模巨大”意味著我們不能照搬西方的現代化模式,意味著不能放任資本無序擴張,意味著人民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品格。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既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即帶來持久的發展動力和強有力的人才優勢;又為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繁重的任務,即在現代化建設中“不落下任何一個人”,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解鎖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密碼
體現人民意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能夠有效地體現人民的意志,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向成功。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夠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能夠充分體現人民意志并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發展思想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和發展的全過程,用制度體系保證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和人民當家作主,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穩定的政治環境。
保障人民權益。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立足于中國國情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意愿,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主體地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用情用心用力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激發人民創造。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充分證明,中國目前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密相連的。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人是最有決定性和創造性的力量,是最活躍的要素。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只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與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廣泛傾聽群眾意見、集中群眾智慧,踐行群眾路線,才能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
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始終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要始終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更大力度補齊短板改善民生、以更實在的措施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現實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保障目標上持續用力,在真抓實干中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堅持發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人民群眾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要依靠和發動人民,激發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億萬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讓一切現代化的力量充分涌流,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要堅持群眾路線,在一切國家治理工作中發展和組織人民群眾,帶領人民群眾促進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創造人民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團結拼搏,依靠人民群眾的砥礪奮斗,書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最美史詩。
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人民長久以來的共同期盼。為了更好地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要全面布局、謀劃和開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發展路線圖。要堅持循序漸進,根據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和分階段完成共同富裕的目標,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江傳月系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教授;梁綺婷系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本文系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項目“鑄牢港澳青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認同路徑研究”(編號JDGTT202123)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