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歷史觀
日期:2023-09-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我們黨在探索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關于歷史的根本觀點,即在把握歷史規律中掌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主動,在立足歷史條件中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在堅定歷史自信中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偉業,在強化歷史擔當中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把握歷史規律 掌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主動
增強歷史主動要以把握歷史規律為根本前提。歷史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但作為歷史活動主體的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把握歷史規律,進而抓住歷史變革時機,更好地改造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從而掌握了歷史主動。
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鍛造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政黨是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領導力量,政黨的執政能力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緊密關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現代化事業的引領和推動力量,政黨的價值理念、領導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風貌、意志品質直接關系國家現代化的前途命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歷史使命。從黨的執政歷史和實踐來看,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領導核心,是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在這一過程中,黨通過自我革命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斷深化認識執政思想、執政目標、執政道路、執政能力,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實現執政能力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同頻共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和前途命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首要的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就需要黨繼續勇于并善于自我革命,持之以恒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確保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向度。中國式現代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的每一次探索和前進,都推動著現代化向前一步。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路徑,社會主義建設映照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懈地探索社會主義本質、發展動力、發展階段、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等,從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問題,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時代課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推進了一系列變革性實踐,發展凝練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
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選擇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主題,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有其內在的普遍規律,如工業化是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是現代化的有效手段、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驅動力,等等。世界各民族、各國家要擺脫落后、向前發展,就必須遵循這些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各個國家歷史傳統、現實國情的特殊性,決定了現代化一般規律在各個國家的具體實現方式不盡相同,必然會形成不同的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正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是中國通過一次次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逐漸形成的既符合現代化一般規律又具有獨特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中國式現代化在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把握中國國情和中國實際的獨特性,實現了現代化的一般規律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創新發展中成功走出了一條既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更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立足歷史條件 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人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改造客觀世界,而是會受到一定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的制約,“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由中國獨特的具體實際決定的,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于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實踐中積累的寶貴財富,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精神滋養。植根于中華五千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沃土,決定了中國必然要走出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中華文明是中國特色的靈魂,中國特色以中華文明為底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涵養與有力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脈,是中國式現代化獨特的思想資源、深厚的精神滋養和寶貴的實踐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性與穩定性,讓中國式現代化獲得源源不斷的文化動能與獨一無二的發展優勢,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實踐范式。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于中國獨特的歷史命運。在現代化的時間坐標上,中國是典型的后發現代化國家,在西方早發現代化國家侵略擴張和殖民壓迫的強烈刺激下開始尋求現代化。近代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要拯救民族危亡,就必須實現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奮斗的夢想。中國共產黨100多年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現代化與民族復興進程同向同行,是同一歷史過程的兩種不同敘事,推進現代化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手段,實現民族復興是推進現代化的目標。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在出場之際,便肩負著獨特的歷史使命,即以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為實現現代化,拯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求索、進行各種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數代人不懈努力,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寄托著中華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結著中國人民的奮斗和汗水。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正是這種獨特的歷史命運,讓中國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標注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民族底色,彰顯出強大的道路自信與民族自信。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于中國獨特的基本國情。國情是一個國家在一定發展階段客觀存在的基本狀況,決定和制約著國家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復制粘貼’。”從國情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才能走得通、走得好。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也已證明,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道路,每個國家都可以根據本國國情找到適合自身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特殊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然要走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總依據,為中國式現代化確立了新方位、增添了新內涵、注入了新特質。“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獨特的中國國情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其他國家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特殊性和世界現代化共同性的辯證統一。
堅定歷史自信 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偉業
歷史自信是歷史主體對自身歷史進程、歷史成就和歷史價值的高度認可。堅定歷史自信,是承接過往、把握當下、開辟未來的有機統一,對于增強歷史自覺、把握歷史主動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偉業,就要堅定對黨的領導的歷史自信、對馬克思主義“行”的歷史自信、對“兩個結合”的歷史自信。
堅定對黨的領導的歷史自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黨的領導的歷史必然性,必須從黨的光輝歷史、偉大成就中探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堅定對黨的領導的自信。”黨的領導具有歷史必然性,形成于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一百多年來,黨領導中國人民克服了無數艱難險阻、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些都是中國人民共同的集體記憶,是中國人民對黨的領導衷心擁護的信心保障。正是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光輝歷程中領導優勢不斷彰顯,黨的領導的權威性才不斷增強,黨才能始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應該有足夠的底氣、充分的理由堅定對黨的領導的自信,確保黨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堅定對馬克思主義“行”的歷史自信。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遵循。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將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之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歷史,是一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也是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和改造中國的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在解決中國實際問題中堅持并發展馬克思主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真理性、道義性及科學性,中國共產黨才有了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指導思想,才有了中國共產黨“能”之“果”;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新局面,才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之“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黨的鮮明品格和獨特優勢,是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馬克思主義“行”的歷史自信堅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信和行動自覺。新時代新征程,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指引的同向發力、合力共為下,中國式現代化定能行穩致遠。
堅定對“兩個結合”的歷史自信。“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掌握歷史主動的重要遵循。“兩個結合”是黨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化對“三大規律”認識、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方法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必須著眼于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扎實推進“兩個結合”,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兩個結合”的最新成果,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
強化歷史擔當 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中國共產黨具有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不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且堅持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就是以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為人類和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基于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了人類文明形態發生歷史性變革,引領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和未來方向,具有重大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改變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歷史格局。在“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進程中,西方資產階級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通過對外征服掠奪世界上落后國家和民族,加速了資本積累,促進了本國現代化發展,塑造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歷史格局。正是在這種歷史境遇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不斷進取,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從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到高度統一、民族團結,從積貧積弱、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繁榮富強,從被動挨打、飽受欺凌到獨立自主、堅定自信,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壟斷地位,改變了中華民族在近代世界現代化進程中被邊緣化、處于依附地位的處境,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現代化歷史敘事中成功注入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標識。
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類文明形態發生歷史性變革。現代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的動力和手段,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決定了必然會開出不同的文明之花,結出不同的文明之果。在人類文明形態歷史演進過程中,西方現代化創造的文明形態固然是人類現代文明形態的開端,但并不意味著它是人類文明形態的最高階段。作為一種全新出場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一種不同于現有世界秩序的人類文明發展的嶄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些前無古人的創舉,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并非西方現代化的“翻版”或“再版”,而是獨立自主走出的新版本,因而必然會開創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它擁有強大的實踐優越性和歷史進步性,從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現代化開創的人類文明形態,打破了西方現代化構建的“文明中心論”和“文明優越論”,推動人類文明形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中國式現代化引領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和未來方向。與馬克思所處的19世紀相比,21世紀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人類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在這個過程中,多重挑戰和危機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帶來許多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重大時代命題,中國式現代化是深刻洞察人類前途命運和時代發展趨勢的主動應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類整體進步,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為動蕩的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的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崇高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相較于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損人利己的方式實現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在承認各國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的基礎上強調全人類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與傳統文化關系的百年歷史考察與經驗研究”(18ZDA011)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審核:李建軍 責任編輯:郭飛 網絡編輯:劉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文明;馬克思主義;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領導;現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