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日期:2023-09-19   來源:深圳特區報

          ■ 王德軍

          提要

          堅持“兩個結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黨成功開拓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能夠符合國情、扎根本土、深得人心,就會越走越寬廣。

          “第二個結合”作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文化強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

          “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人是歷史文化的存在。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當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也是“從過去承繼下來”的傳統文化語境中開創的。縱觀全球,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偉業。

          中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經過一百多年的艱苦奮斗,把一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國家變成了今天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為什么在東方大國中國獲得如此成功?因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文化相結合,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經過“兩個結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本土化,轉化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發揮著科學指導作用,產生出強大的實踐威力,保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沿著正確道路前進,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在堅持第一個結合即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新的實踐,又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使命。堅持“兩個結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黨成功開拓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能夠符合國情、扎根本土、深得人心,就會越走越寬廣。

          2

          “第二個結合”在多個方面推動了思想解放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其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標識彰顯著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浸潤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思想決定行動,思想解放是人類走向文明進步的重要環節。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以知識更新、思想解放為先導和動力。“第一個結合”是一次思想解放,使我們黨從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中解放出來,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第二個結合”作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開了創新空間,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第二個結合”在多個方面推動了思想解放。在傳統與現代關系上,破除了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的迷霧。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分析了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他強調,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在中西關系上,破除了“西方中心主義”的思想禁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

          “第二個結合”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現實路徑和內在規律。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使馬克思主義獲得豐富的文化滋養,形成了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第二個結合”使我們黨的指導思想與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緊密地結合起來,獲得無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資源,也使黨的創新理論更深地扎根于中國的土地上,扎根于億萬人民的心中。

          3

          “兩個結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要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要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不是硬湊在一起的,而是有機結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途徑和方法,但二者的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在二者結合中,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結合”筑牢道路根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

          “結合”打開創新空間。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但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結合”本身就是創新,同時又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

          “結合”鞏固文化主體性。這一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魂脈和根脈,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路徑。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本文系“南科大研究”項目“南方科技大學思政理論課程體系建設研究”(SUSTECH2021C00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