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新形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
日期:2022-10-1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按勞分配,是馬克思在其著作中關于未來社會分配制度的合理構想,也是其思想中重要的經濟主張。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逐漸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分配制度,不斷發展完善。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做了新的歸納和闡述,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首次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加以貫徹執行。“按勞分配”這一基本理念,始終作為我國分配制度調整、完善的基本原則與重要前提。
作為社會主義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共同富裕始終是黨帶領人民奮斗的重要目標,貫穿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始終。共同富裕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指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始終將共同富裕作為帶領人民奮斗的重要目標。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就提出消滅階級區分和消滅資本家私有制,蘊含著共同富裕的思想。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主持起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正式提出共同富裕:“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1992年,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將共同富裕納入社會主義本質的范疇。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強調“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可以說,共同富裕的目標始終貫穿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始終。2021年10月,習近平在《求是》雜志發表題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文章,從思想理論和實踐路徑等多個方面為新時代各地區穩步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從字面意思看,共同富裕,既是一種分配理念與分配方式,同時也是分配結果的刻畫。分配制度是影響分配結果的主要原因,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制定有利于實現該目標的分配制度是基本前提和保障。從理論和實踐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這一基本分配制度,作為生產關系,契合馬克思主義視域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本要求,滿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基本目標和價值取向,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那么,現階段發展條件下,按勞分配這一基本分配制度如何對共同富裕產生影響,這一問題對理論和實踐都極為重要。共同富裕是對分配結果的刻畫,自然與分配制度有直接的邏輯關聯。要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闡釋和論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按勞分配”,也就是“按勞分配”的概念。我們再討論“按勞分配”制度安排的基本內涵及其在我國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分析“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從而論證通過實施合理的分配制度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邏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