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全面彰顯新時代十年的里程碑意義

         日期:2022-09-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高瑩)9月23日,《新時代這十年》叢書出版座談會暨首發式在京舉行。叢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組織編寫,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輝擔任叢書編委會主任、主編,并為叢書作總序。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甄占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李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甄占民致辭。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甄占民指出,國史研究者堅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高度自覺,懷揣研究闡釋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使命追求,把組織編寫好《新時代這十年》十卷本叢書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大事,在精心謀篇布局、重大課題研究、重要問題編寫、出版裝幀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叢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突出政治引領、著力理論闡釋、注重現實觀照,著力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理論優勢、學術優勢,全景式、系統化展示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叢書有助于人們從歷史邏輯、政治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深刻領悟新時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有助于人們從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偉大創造中啟迪思想智慧、砥礪前行品德;有助于人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甄占民強調,叢書的出版是在研究闡釋新時代十年方面的重要貢獻,也是一個階段性成果。國史研究者有責任、有義務在研究闡釋新時代十年上推出更多有說服力感染力的精品力作。要繼續深化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闡釋,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研究闡釋,深化對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的研究闡釋,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上作出更大貢獻。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李毅致辭。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李毅認為,叢書堅持用理論分析現實、以實踐說明理論,堅持寓事于論、寓深于淺、寓情于理,深刻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全面彰顯了新時代十年的里程碑意義,深入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叢書講述新時代故事,講清新時代新鮮經驗,使我們看到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碧水藍天保衛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等一幕幕場景,更加真切體會到新時代的波瀾壯闊和光明前景,是為新時代述學立論、走近干部群眾的好教材。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致辭。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王均偉指出,叢書內容厚重深實,出版恰逢其時,對于推進社會各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凝聚奮斗共識、激發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叢書用準確、生動的筆觸記述和謳歌新時代,選裁精當、布局合理、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在總結經驗、以史為鑒方面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績。叢書堅持史論結合,融政治性與思想性、通俗性與可讀性為一體,為我們看清楚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提供了寶貴鏡鑒。

        叢書由《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總卷和新時代的黨的建設、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外交等九部專題卷組成,旨在推動國史研究創新發展,通過新時代十年歷史的研究編纂,在加快構建國史研究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叢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國史研究創新工程的重要研究成果,日前被中宣部列為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兼當代中國出版社社長李正華主持會議。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與會專家學者就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叢書編寫出版的價值意義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大家認為,新時代十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加速演進的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極不尋常,也極不平凡。叢書突出新時代這十年的發展奇跡和巨大貢獻,突出“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立足中國說新時代的成就,放眼世界講新時代的故事,是立體展示新時代中國的精品力作,對于廣大讀者全方位地了解當代中國、認識新時代,對于向外傳播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宋月紅介紹叢書編寫情況。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當代中國出版社總編輯冀祥德介紹叢書編輯出版情況。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兼當代中國出版社社長李正華主持會議,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宋月紅介紹了叢書編寫情況,當代中國出版社總編輯冀祥德介紹了叢書編輯出版情況。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主辦,當代中國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承辦。來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黨史國史研究的科研機構和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代表,以及叢書編委會成員、作者和當代中國研究所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