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中國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新方案

         日期:2022-08-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全球貧困治理面臨巨大挑戰,消除貧困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世界銀行在2021年1月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全球約有7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其中新冠疫情將使超過1億人陷入極端貧困。同時,過去四十年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大約8億,約占同期全球減貧人數的75%,是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說,在全球減貧治理問題上,中國為世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樹立了新的標桿。

        歐美主導的國際機構在全球減貧治理中失效

        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通過“華盛頓共識”、援助計劃、減債計劃等方式推進全球減貧進程,但收效甚微。

        第一,“華盛頓共識”具有內在的缺陷。“華盛頓共識”堅持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強調以貿易、金融自由化與經濟私有化相結合的方式推動發展中國家的貧困治理。這種在歐美資本控制下的激進式市場化改革,往往引發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率暴增,進而加劇貧困問題。此外,歐美國家積極推行貿易自由化,但對本國農產品實施出口補貼,設置關稅和貿易壁壘,強化了發展中國家對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和產業依附。

        第二,實施附帶政治條件的國際減貧戰略。歐美國家的國際減貧戰略帶有強烈的利己主義色彩和新自由主義的價值取向,其附帶的政治條件使得接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援助的發展中國家處于被動地位。比如,作為受附帶政治條件援助戰略負面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墨西哥曾接受世界銀行多筆大額貸款,在強加的“結構性調整計劃”影響下,國內收入不平等、社會分化加劇、債務危機等社會問題此起彼伏。其他拉美國家同樣接受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場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高利率貸款和一再加息等多種因素沖擊下,最終陷入金融危機和經濟發展低迷的困境。此外,多年以來發達國家雖然在聯合國推動下作出拿出不低于國民生產總值0.7%的資金援助發展中國家的承諾,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并未完全兌現。

        獨具特色的中國減貧道路

        中國為推動全球貧困治理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也開創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減貧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減貧工作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黨和政府的領導是貧困治理的關鍵。中國減貧取得的重大成就歸功于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也歸功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出發,中國將扶貧任務納入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戰略目標,形成以黨和政府為主導、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區域協作發展的格局,持續打造以經濟、能力和權利救助為一體的多元扶貧治理體系。聚焦貧困治理,黨和政府始終以人民為出發點,建立以人民利益為導向的脫貧攻堅多元治理體系。

        第二,從脫貧攻堅到精準扶貧的戰略創新。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以“道義幫扶”為主要特征的救濟式扶貧,到改革開放初期以“經濟發展”為主要特征的發展型扶貧,從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以“貧困區發展”為主要特征的開發式扶貧,再到十八大以來以“精準到戶到人”的精準扶貧,黨中央始終堅持因時因勢推進扶貧政策創新。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此外,精準扶貧在政策上針對貧困地區實際情況逐步細化,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瞄準扶貧對象單位和精確扶貧對象,這是新時代中國扶貧戰略的發展與創新。在“六個精準”扶貧政策的導向作用下,通過實現對扶貧對象的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的精確化配置、對受助人群的精準化扶持,以及對扶貧項目的動態化監測,切實有效鞏固了精準扶貧成果。

        中國式減貧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新方案

        中國減貧方案根植于中國大地,有效解決了貧困問題。對于與中國有著相似貧困經歷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的減貧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可以說,中國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政府主導的多元治理機制。在脫貧攻堅戰略中,政府作為減貧全過程的主導性主體,始終將脫貧攻堅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堅持做好符合時代發展的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創新,逐步形成并不斷完善精準識別機制,使脫貧攻堅始終保持著精準性、目標性、有效性、持續性的整體推進步伐。正因如此,政府主導的多元貧困治理機制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治理范本。

        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了全球減貧治理的新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時代的選擇,這一理念打破了傳統以資本邏輯為核心的自由主義全球化秩序,以合作共贏引領世界發展道路,開拓完善了全球貧困治理的新理念。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反映的正是關乎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觀,體現的正是各國自身發展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大局視野。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超越人類意識形態的角度尋求解決全球貧困問題的最大公約數,發揮構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紐帶作用,將各國乃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責任、價值緊密連接,推動全球貧困治理向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

        三是推進全球減貧治理的國際合作。中國有力推動了全球貧困治理的國際合作與發展。中國以“不附加條件”和“不干涉內政”為原則,通過援助和投資兩種途徑,切實推動全球減貧的國際合作。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政府發揮主導作用,以基礎設施援助為關鍵點,引入有大型企業參與的市場化模式。作為國際減貧合作公共產品的重要供給者,中國通過投資、援助、合作等方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物質類、知識類以及機制類公共產品,積極推動中非合作、南南合作等國際項目建設,致力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合作關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也積極探索以援助沿線國家、貿易投資、境外合作等形式開展合作減貧,使得“中國式減貧”的理念和方案獲得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可。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