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感受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效
日期:2022-08-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明海英 通訊員 文藝瑾)當前,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如何以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事關新時代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關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了從“鄉鎮—村莊—村戶”三個層面多方位了解鄉村振興現狀,2022年暑假期間,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培剛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華教授領銜開展了“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百村千戶調研活動。
本次調研的主要內容為:糧食生產安全、嚴防大規模返貧、鄉村產業發展、數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支農惠農政策、市場與地方政府作用等。為了廣泛調研,團隊在全國范圍內共招募300余位訪員,以組隊或者個人的方式前往全國15個省市,走訪調研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鄉鎮及其下屬村莊。訪員通過深入訪談和問卷調研的形式,對各地縣級主管干部、鄉鎮主管干部、村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村戶等進行調研。
調研中,除了全面了解各地鄉村的基本情況之外,還針對不用地區鄉村的特點、特色進行了相應的專題案例挖掘。例如,湖北紅安調研團隊聚焦當地紅色旅游產業發展,與村干部詳細探討如何將文化旅游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如何以旅游業帶動當地村民增收、提振就業。重慶調研團隊來到萬州區的茶坪村,茶坪村是重慶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團隊向選調生駐村干部詳細了解當地“一村一品”發展和“農業+旅游業”的產業融合模式。云南調研團隊前往普洱市瀾滄縣老達保村、寧洱縣那遷村調研當地民族文化遺產與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挖掘非遺文化與鄉村振興相互賦能、彼此促進的發展模式。黑龍江調研團隊赴平房區工農村、哈達村調研當地鄉村特色養殖業的發展,進一步了解養殖業精細化、規模化、特色化發展現狀,走訪平房區現代農業示范園,探索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訪員們紛紛表示,通過百村千戶調研,他們在行走實踐中看到了最真實的農村面貌,真切感受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效,體會到基層干部工作的艱辛與不易,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經歷和體驗。
“調研為廣大師生感知真實的鄉村變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和平臺,并且增強了青年學生回報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也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目標。”張建華表示,從調研初步反饋來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我國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增收明顯,農業技術水平大幅提升,農村不斷涌現新產業、新業態和新的組織治理形式,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居環境改善效果顯著,脫貧攻堅的直接成果和間接成果非常突出。各地農戶對目前的生活都很滿意,并且對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分支持也充滿信心。
未來,華中科技大學將繼續拓展深化百村千戶調研,圍繞嚴防大規模返貧、鄉村產業興旺、技術與人才支撐、支農惠農政策等重大議題進行深入研究。團隊還將在一些特色鄉村設立“百村調查研究基地”,為理論研究和創新建立試驗田。同時,多學科交叉融合,多視角思考和研究問題,推動經濟理論學術創新。張建華希望,在此基礎上,吸納更多國內外頂尖學者加入,將社會調查逐漸上升到對中國轉型發展政策的摸底,形成一批有價值、高質量的資政建言成果,向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建議。
據悉,“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百村千戶調研活動是由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于2021年12月發起,共青團華中科技大學委員會與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共同開展的大型社會調查研究和社會實踐項目,旨在通過專業的社會調查獲得“三農”問題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一手數據資料,科學評估國家支農惠農、鄉村振興等政策的初步效果,形成調查研究報告和決策咨詢報告,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同時,通過返鄉社會實踐的方式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服務社會,打造集社會實踐、專業學習、科學研究、創新能力為一體的人才培育平臺。目前該項目已經進行了系列成果轉化,形成了包括優秀訪員手記合集、調研報告、咨詢報告和學術論文等文字成果,并舉辦了鄉村振興高峰論壇、百村千戶調查報告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