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數字化平臺推動鄉村多元主體參與

         日期:2022-08-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提出,“以數字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強化數字賦能,聚焦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法治等領域,探索智慧治理新平臺、新機制、新模式”。在現實生活中,數字化平臺應如何推動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成為學界亟待關注的問題。統而化之的數字化概念似乎無助于分析,將其拆分為作為技術的數字與作為符號的數字,可能更有助于我們去理解。

        數字化平臺的兩個面相

        數字化并不是一個單向度的概念,而是一個具有多面相的集成邏輯。它除了讓這個世界更秩序化,還將人類的價值引入,至少表現為以下兩個面相。一方面是前端數字化,主要依托大數據技術的平臺整合,賦予個體以數字生命,可稱之為作為技術的數字,強調的是測量的信度與效度,與信息準確性有關。另一方面是后端數字化,主要是數字化的呈現,即通過一套算法將一些抽象的觀念與價值呈現出來,可稱之為作為符號的數字,強調的是算法的公平與正義,與價值有關。這兩個面相的數字化,也全方位地影響到農村數字化平臺的設立。

        作為技術的數字化平臺,是相對于數字化的第一個面相而言,它是通過數字化技術,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如各類文字信號、音頻信號、視頻信號、傳感器信號數字化,進而便于采用高速的電子計算機進行保存、傳輸與處理,這是最底層的數字化邏輯。反映在農村數字化平臺上,如“雪亮工程”,通過每村數以百計的攝像設備,將鄉村人與物數字化歸集于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平臺。又如“數字鄉村一張圖”,依托地理信息技術,實現數字化“孿生”鄉村,通過政務數據接入、現場數據采集和物聯感知設備推送等,歸集各個部門各類數據,實現了“人、事、地、物”精準可查。這些平臺的宗旨是精確地呈現鄉村的各類信息,強調的是測量的信度與效度。

        作為符號的數字化平臺,則是相對于數字化的第二個面相而言,它在前端數字化的基礎上,通過一套算法進行價值重估,將主體需要的抽象觀念與偏好體現在數字人格上,它強調算法的公平與正義,與價值有關。體現在農村數字化平臺上,如“文明碼”“誠信碼”“數智賦禮”,它們的內在邏輯是通過大數據整合各大類政務平臺,形成一個類大腦中樞,然后通過一套算法對每個人的文明道德行為進行打分,并以不同的顏色代表個人文明程度。這背后最核心的是價值與觀念,以及滲透在其中的人類主觀能動性,最終展示出各類社會行動者如何動態地、持續地參與算法實踐的社會建構過程。

        推動鄉村多元主體參與的三重路徑

        數字化平臺推動鄉村多元主體參與,主要包含三重路徑,其特點在于社會協同與多元治理,體現了一種多元主體共識導向的參與模式,強調公共機構與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集體討論。數字化平臺為鄉村多元主體參與治理提供了媒介支撐。

        首先,數字化平臺的應用為鄉村治理主體從“一元”轉向“多元”提供了契機。數字化平臺的介入使得鄉村多元主體的參與成為可能,它更便捷、更實效,減少多元主體間的互動成本,有效形塑鄉村治理共同體。作為技術的數字化平臺,需要數量巨大、可信度高的數據,因而擴展了市場主體、技術主體進入鄉村的渠道。而作為符號的數字化平臺,則需要更多的鄉村社會主體介入,才能實現算法的公平正義,比如鄉村“誠信碼”這樣的平臺,需要鄉賢參事會、和治理事會等鄉村社會組織最終去參與核定與賦分。

        其次,數字化平臺的“去結構化”屬性,可以賦能成為鄉村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工具載體,通過流通與開放的網絡公共空間,推動鄉村多元主體從精英參與走向大眾參與,從形式參與走向實質參與。作為技術的數字化平臺,將一些隱藏的公眾需求及行為特征都納入數據庫,使得普通村民無需花費額外成本即可實質化參與到公共項目中。而作為符號的數字化平臺,則將以前只能由少數以鄉村干部為主體的體制精英或新鄉賢、鄉村五老等為主體主導的鄉村公共事務與個體評價體系,擴展到普通村民中去。

        最后,數字化平臺可以激發鄉村多元主體參與的熱情。數字化平臺使得鄉村治理行為被最大限度的標準化、定量化、可視化,它將有效地激活社會組織、公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作為技術的數字化平臺,使得數字運營服務與綜合信息服務深入鄉村,匯聚起更強大的信息服務與管理功能,推動了農村云端社區的實現,使得普通村民即可有效參與,組團服務。而作為符號的數字化平臺,則因為可視化與定量化的實現,使得各類鄉村組織更有意愿去參加,并有效提升了鄉村多元主體參與的效能感。

        引領統合與雙智融合

        如何進一步通過數字化平臺建設的持續推動,促進鄉村多元主體參與其中,實現秩序化與人性化之間的平衡,需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統合作用,實現人工智能與人民智慧的“雙智融合”。

        發揮黨組織的引領與統合作用。黨組織作為一個上位概念,在數字化平臺建設中應處于統攝的位置,其主要功能在于統合各類利益、文化與組織。首先應統合多元利益,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優勢,聚合農村多元利益群體,在構建鄉村數字化平臺時更關注整全性與滿足感。其次應統合多元文化,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把握好鄉村數字化平臺的社會主義方向,以此統合傳統與現代、精英與大眾的農村各類文化。最后應統合多元組織,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在鄉村數字化平臺建設中應統合好農村各類組織參與其中,如新鄉賢組織、和治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

        實現人工智能與人民智慧的“雙智融合”。鄉村的數字化平臺同時把人類的偏愛與偏見編入了算法模型,影響了我們的判斷。應該將人工智能與人民智慧相結合,實現鄉村數字化平臺的“雙智融合”。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人工智能數字化平臺的邊界。明確個人權利與數字產權之間的關系,對于虛擬世界的數字孿生體也應給予相應的權利,并在制度與地方法規上給予保障。其次需要建立參數選擇與算法制定的四方協商懇談機制。吸收更多領域的專家學者、普通村民代表共同參與“文明碼”“誠信碼”等參數的選擇與算法制定,形成政府工作人員、專家學者、技術人員與村民群體的四方協商懇談機制。最后,關心弱勢群體與無網絡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注重平臺算法的價值導向,加大人文關懷,在鄉村數字平臺建設的公共資源再分配過程中,關心弱勢群體與無網絡使用者,真正做到人工智能與人民智慧的“雙智融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鄉村振興中的新鄉賢組織參與研究”(21YJC8400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州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