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引領智慧運營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
日期:2022-06-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郝璟華)商業模式是移動互聯與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創新的焦點,也是近年來學術研究的熱點。擁抱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擁抱業務模式和管理體系創新,通過構建智慧企業運營體系已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獲取高階競爭優勢的關鍵之一。6月24—27日,以“智慧運營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為主題的2022年生產與運營管理(POMS)國際會議(中國)(2022 POM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hina)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西安舉行。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國際生產與運營管理學會(POMS)執行主席Sushil Gupta、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副處長霍紅、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何楨、POMS中國會議顧問委員會名譽主席、美國普渡大學講席教授George Shanthikumar、POMS中國會議顧問委員會主席、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講席教授張維、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馮耕中,西安主要高校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同來自中國、美國、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等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180所大學及研究機構、600多位學者和企業家聚焦“數字化時代的管理變革”,分享在智慧運營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最新學術成果和產業實踐。
面對產業協同無邊界、交叉賦能泛在化、市場競爭透明化的大環境,企業如何快速進行自身調整以適應數字化轉型需求,已成為數字化時代的巨大挑戰之一。Sushil Gupta介紹,國際生產與運營管理學會(POMS)是本領域最具重要學術影響的國際學術組織。伴隨中國的改革開放,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許多國際POMS學者基于中國生產與運作實踐問題展開了學術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就。2018年,經POMS理事會授權批準,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四所中國大陸高校聯合發起,舉辦系列“生產與運營管理(POMS)國際會議(中國)”(POM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hina),已經成為生產運營管理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盛會之一,豐富的會議內容為來自世界各地的POM領域學者和企業家提供了充分的學術交流機會和廣闊的研討平臺。
George Shanthikumar表示,中國POMS國際會議是舉辦規模最大的POMS國際系列會議;此次通過線上線下參會的人數超過了1500人。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的表現日益突出,他十分期待未來能夠有機會再次訪問中國,線下出席POMS中國會議,與中國學者展開更多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面對層出不窮的新興技術應用,商業模式創新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何楨認為,POMS會議對中國生產與運營管理領域的學術發展和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復雜的社會大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創新思維和智能技術來解決當下存在的眾多問題。張維認為,POMS為學者們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啟發的良機,通過POMS會議,我們能夠為解決當下管理科學領域的學術問題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商業模式創新無論是發現并滿足了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向市場提供了具有獨特價值主張的產品、服務或解決方案,大幅降低了運營成本或者顯著提高了運營效率,還是采用了獨特高效的營銷模式,創造了獨特的收入模式并實現企業持續發展,其本質是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或者圍繞創新商業模式,撬動并重組社會資源,提升企業的資源掌控能力,最終實現持續盈利。在當前移動互聯與大數據背景下,商業模式創新是微觀領域最大的改革紅利。
圍繞智慧運營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大會邀請了杜克大學、康奈爾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進行大會主題報告(Keynote Speech)。杜克大學商學院的Jeannette Song教授分享了“3D Printing and the Future of Spare Parts”的報告,指出3D打印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通過原始設備制造商對產品設計的IP授權和分散化的3D打印服務協作,將重構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Christopher Tang教授在“Proactive Resilient Healthcare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報告中指出,構建主動反應的柔性醫療供應鏈,從醫藥產品研發、生產、分銷等多個環節優化供應鏈運營,是科學應對新冠疫情的重要舉措。霍紅副處長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G01領域需要特別關注數字孿生背景下智能制造仿真和設計理論、智能制造平臺模式創新和機制設計以及面向智能制造的定制生產和質量管理等問題;清華大學Jian Chen教授在“Green Packaging and Communication:The Implications of Bring-Your-Own-Container”報告中指出,降低產品包裝浪費,鼓勵企業主動進行綠色包裝信息披露是行之有效的保護環境,減少資源浪費的策略。香港大學George Q. Huang教授在“Cyber-Physical Internet (CPI) for Cross-Border Logistics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報告中指出,構建基于物聯網的數字化供應鏈基礎設施和智慧供應鏈管理體系,是推動大灣區跨境進出口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重要舉措。在“The Implications of Strategic Inventory for Short-term vs. Long-Term Supply Contracts in Non-Exclusive Reselling Environments”報告中,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Stephen M. Gilbert教授從供應鏈合同視角,提出在非排他性銷售模式下,競爭性銷售商和供應商建立在長期合同安排下構建戰略庫存,是促進多方共贏的有效戰略。康奈爾大學的Vishal Gaur教授以“Smart Micro and Macro Decisions Using Operations Data”為題,提出如何通過對微觀運營數據分析,推動企業微觀和宏觀決策智能化的可行路徑。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Sridhar Seshadri教授以“Modeling the COVID-19 Pandemic:Lessons Learnt”為題,指出及時開展感染者檢測,對感染者進行及時隔離對科學防疫的重大意義。專家學者的報告精彩紛呈,與會者紛紛與報告人就如何推動運營管理的智慧變革,致力一流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開展了熱烈研討。
數字化變革呼喚著現代商學教育的變革。本次大會特設了商學院院長論壇(Summit of Deans),邀請中國POMS會議發起的四所大學商學院院長,共同探討商學教育在數字化時代的創新之路。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主任霍寶鋒以“Emerging Business Education”為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余玉剛以“Business Education in Digital Era”為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以“Building ‘Business+’ Education Ecosystem in SOM_ZJU”為題、馮耕中以“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trengthening Social Impacts on Community in Digital Era”為題,就數字時代的商科教育分享各自心得與對未來的設想。四位院長提出四校將共同攜手探索數字化時代商學教育的變革之路,推動學術創新,服務國家發展。
以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催生了數字經濟,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數字化經濟及商業模式。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學者、學生在運營管理領域學術水平的提升,大會還特別設置了運營管理杰出學者專題教學講座(Tutorial Speech)。香港理工大學的Yulan Wang教授以“Application of Behavioral Models in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為題,探討了消費者行為對運營管理的影響,指出從理性行為假設到有限理性假設,是運營管理研究更貼近實踐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運營管理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余玉剛教授以“Business Analytics in Platform Supply Chain”為題,分享了如何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提升供應鏈平臺決策智能化的路徑,以及商業智能如何在海爾日日順、京東等大型平臺企業應用的最新實踐。香港城市大學的Pengfei Guo教授以“Value of Information in Queueing Games”為題,分享了信息在服務系統中常見的排隊系統管理中的重要價值。三位杰出教授和與會的青年學者、學生等聚焦行為運營管理、數字化平臺運營,以及排隊系統的信息價值等領域的最新進展,開展深入交流并輔導青年學者提升學術研究水平。
智能制造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諸多的企業實踐表明,智能制造不僅僅意味著技術手段的革新,更是對傳統的企業運營管理理論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次大會還特別邀請了在智慧運營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7位青年學者共聚青年學者論壇(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 Forum),探索中國商業實踐創新背后的科學機理,探索如何用科學語言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基于中國實踐的學術成果。新加坡國立大學的Lucy G. Chen副教授、清華大學肖勇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榮鷹教授、華南理工大學牛保莊教授、復旦大學田林副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鄭權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李剛教授分別從供應鏈精準決策、定價策略、庫存管理、跨境電商、平臺運營、渠道定價以及平臺信息策略等角度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探索最新的商業實踐背后的科學機理,是中國青年學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開展一流研究和實踐的重大機遇。
在運營管理研究訓練營及期刊編輯分論壇(OM Research Workshop & Journal Editors Forum)上,大會特別邀請了智慧運營管理相關期刊的6位主編、副主編、高級編輯、領域編輯,專題講授國際頂級期刊的寫作、投稿、審稿的經驗分享。國際生產運營管理期刊(POM)的創始主編Kalyan Singhal教授,執行主編Subodha Kumar教授分別進行專題報告。信息系統研究(ISR)高級編輯馮娟教授、管理科學(MS)副主編郭亮教授、POM期刊高級編輯吳肖樂教授、制造與服務運營管理(MSOM)領域編輯童春陽教授,分別結合各自的研究和編輯工作,向與會學者分享其真知灼見,并對中國學者近年來在生產運營管理領域取得的突出進步表示由衷贊許。
馮耕中表示,由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承辦的此次會議,不僅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分享知識和社交網絡的平臺,也向參會人員提供了一個了解各類文化的契機。大家充分交流,積極探討,為學科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智慧。我們要深入把握數字化時代的特點和規律,數字化引領智慧運營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和治理體系建設,搶抓發展機遇,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生產與運營管理(POMS)國際會議(中國)將由浙江大學主辦,在杭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