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的時代價值
日期:2022-06-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是助力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推手,也是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有力舉措。檔案智庫不僅為全國檔案事業的創新發展、重大現實問題的有效解決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服務,而且有利于促進新時代檔案工作轉型、拓展檔案學研究前沿領域,從而促進檔案事業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并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不斷滿足黨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是檔案智庫建設的目標方向和內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為重要關切,找準社會實踐探索難點,努力成為政府決策、社會發展、治理實踐的“檔案智慧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應著重凸顯檔案智庫的政策建言功能、理論創新功能、文化服務功能與人才培育功能。同時,有效實現以檔案智庫之“智”準確把握政治站位,弘揚主流意識形態,引領正確價值觀念,助推國家軟實力發展與硬實力建設的協同并進,不斷增強其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過程中的專業思維、歷史思維與辯證思維。
助推檔案事業創新發展。檔案智庫作為新時代檔案工作轉型升級的重要思想庫與策源地,能夠為檔案事業戰略規劃決策、基礎理論和實踐創新研究、專業化高端人才培養等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助力我國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建設,應以時代特色與現實需求為切入點,切實遵循“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神圣使命,充分發揮檔案專業專家學者、青年學子的跨學科智力優勢。重點關注數字時代檔案事業發展趨向與學科基礎理論建設,時刻聚焦前沿理論與實踐問題,為形成專業性、系統性、創新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提供目標導向、科學指南和智力保障,激發檔案學科領域的智慧潛力與創新動能,促進長期的、可持續性的理論研究和成果轉化。同時,不斷推動檔案數據治理能力的提升,有效發揮新時代檔案治理效能,將團隊智力與檔案力量轉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賦能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深入分析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準確把握社會文化的發展動態,切實觀照人文情懷,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也是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的價值旨歸。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建設以人為主體,以促進社會公共文化建設為重要目標,以多元智力為驅動力,重視不同學科理論與實踐問題的互動發展,聚焦提升全局性、針對性、實踐性與應用性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探討,不斷拓展檔案文化服務的實踐應用場景,精準定位公眾利用檔案文化的需求,從而為社會公眾提供深度的專業認知、內涵視角與思維啟發。以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建設賦能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重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育人的思想品格,陶冶人的文化情操,凝聚社會共識,蓄積奮進力量,不斷增強社會公眾在思想文化理念層面的獲得感、滿足感與幸福感。
強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立足長遠,不斷拓展國際視野是中國特色新型檔案智庫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在鍛造專業性、獨特性與創新性的核心優勢基礎上,強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可以發揮中國檔案特色優勢,匯聚團隊智力資源,推動本土檔案學理論建設與國際檔案事業發展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檔案事業與國際檔案事業之間的交往與互動,實現國際間檔案學知識的信息共享、協同互助與優勢互補。一方面,我們應著力推動我國檔案學研究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拓展,突破現有學術范疇和研究范式,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經驗。另一方面,我們應努力推動具有中國特色、國際視野、地域風格與行業優勢的檔案理論研究創新,并使其轉化為檔案實踐成果,提升中國檔案學在國際檔案話語體系中的話語權,用檔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弘揚中國精神。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