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黃梅波:中國“全球發展倡議”與國際發展話語權重構

         日期:2022-06-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全球發展倡議”提出的背景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國際發展領域,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國正在崛起;中國以及新興市場國家對外的貿易投資以及發展融資都在上升,對國際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對外援助貿易投資以及對外融資貸款提出了異議,拋出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對外援助以及貿易投資方面,被西方扣上“新殖民主義”的帽子,中國的發展融資以及對外貸款,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認為是在設置“債務陷阱”。那么,中國對國際發展到底作出了什么樣的貢獻?中國倡導的國際發展理念究竟是什么?有必要向國際社會進行宣示。

        “全球發展倡議”的提出及理論內涵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對中國的全球發展治理方案進行了理論升華。習近平主席在倡議中提出六個堅持,一是堅持發展優先,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三是堅持普惠包容,四是堅持創新驅動,五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六是堅持行動導向。六個堅持重點回答了“發展話語有沒有過時”“為了誰發展”以及“如何實現發展”三個問題。

        第一,發展的話語有沒有過時,還需不需要發展?“全球發展倡議”堅持發展優先,回答的是發展話語有沒有過時以及發展議程處于何種位置的問題。二戰后的國際發展理論及由其倡導的國際發展模式主要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構建的,“全球發展倡議”在反思西方傳統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發展理念,為人類與地球的未來指明方向。“全球發展倡議”認為,發展是解決全球問題的金鑰匙,后發展時代尚未到來。在國際發展議程中要防止西方弱化發展議程,剝奪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

        第二,發展的主體和目的是什么?“全球發展倡議”提出,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所謂堅持普惠包容,說明發展不能由一部分人分享,發展是為了一切人的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說明發展不僅僅是過去的以物為本的發展觀,只關注經濟增長和GDP,而應該是人本的發展觀,關注人的需求,重視教育醫療等問題。同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時,還需要構建人與自然生命的共同體。

        第三,如何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這里面涉及兩個原則,一是堅持創新驅動,二是堅持行動導向。創新驅動是要把創新置于新發展議程的首位,行動導向是回答“在哪些領域重點領域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對于一些重點領域包括減貧、糧食安全、抗疫與疫苗、氣候變化、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等,應在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維度實現推動可持續發展。

         中國視角如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

        聯合國2030年議程,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提供了強大的全球動員力。從中國視角,要落實“全球發展倡議”,首先,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綁定與繁榮共享。其次,注重將“一帶一路”倡議與聯合國2030年議程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都是追求共同繁榮,致力于包容性發展。“一帶一路”的五通內容,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17個目標是相互促進與加強的。中國一方面通過自身的發展,為聯合國的2030年議程作出貢獻,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地對外援助、對外投資。中國通過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開展的國際發展合作,為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落實在國際領域貢獻力量。

         “全球發展倡議”的影響

        全球發展倡議的提出具有重要意義,并將對國際發展體系產生重要影響。

        首先,中國向全球回應國際發展重大問題,宣示中國的國際可持續發展政策。一是明確了國際發展內涵近年來從單一走向復合多元,從物本到人本,從經濟增長到可持續發展,從國家發展、國家能力到個人發展,在可持續發展目標設計中,兼顧經濟、社會、人文環境等多個指標。二是向全球提出發展倡議,在全球發展共識的領域推出中國的公共產品,提出引領性的承諾并踐行,貢獻中國的實力和能力。中國在推動全球發展的同時,中國自身的發展經驗,包括擺脫貧困、經濟發展、數字經濟等等,以及長期接受援助的經驗,都可以轉化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可接受的經驗,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其次,構建了中國“全球發展”話語權。當前“國際發展”時代正在向“全球發展”時代過渡。所謂“國際發展”處理的是南北關系問題,隨著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惡化,發展問題不再只是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因此,與2000年的“千年發展”議程不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再只適用于發展中國家,而是具有普遍適用性,“全球發展”時代正在到來。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意味著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發展,以及中國全球發展話語權的提升。

        最后,全球發展倡議為中國未來的國際發展合作領域指明了方向。一是繼續發揮中國在基礎設施生產領域的比較優勢,積極回應受援國在后疫情時期,在應對疫情、發展生產、恢復經濟等方面的各種訴求。二是要更多地關注社會基礎設施、貧富差距、弱勢群體、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

        (作者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發展合作研究院院長、教授)

        (本文根據“全球發展倡議”背景下中非經貿與投融資合作研討會學者發言整理,不代表本網觀點。中國社會科學網 胡子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