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數據共享機制有待完善
日期:2022-06-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 6月21日,《自然》期刊官網刊發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研究人員并未實施分享研究數據的意愿。
據克羅地亞天主教大學研究團隊分析,在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旗下282種期刊一個月內發表的3556篇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文章中,381篇文章標明了在線數據存儲庫的鏈接,1792篇文章的作者在聲明中指出他們的數據集在合理的要求下是可獲取的。而其余文章則表示,其數據包含在已發表的文章內容及補充材料中,或者并未產生數據,因此也就不存在數據共享。
然而,在作者表示愿意分享數據的1792篇文章中,90%以上的通訊作者拒絕或未回應人們對查看原始數據的請求。即便有部分作者回復愿意共享數據,但實際上以可用格式提交了數據的作者只占6.7%。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許多數據集從未被訪問過,關于數據可用性的聲明意義不大。
拒絕提供數據的研究人員理由各異。有人未獲得數據共享的知情同意或倫理批準;有人已離開研究項目;有些數據位置放置錯誤。一些持續存在的障礙影響了研究人員的數據分享過程,如對數據隱私、參與者保密性和數據誤用的擔憂等。此外,研究人員更傾向于利用數據發表更多原創性研究,數據共享將有可能使其研究失去原創性。
研究顯示,多數研究人員還未完全理解數據共享的意義。論文中的數據應當“已準備好、有統一格式且對所有人都可用”。為鼓勵研究人員更好地共享數據,期刊應進一步規范數據共享聲明,聲明內容包括要求作者詳細說明將在何處共享原始數據,哪些人、何時、通過何種方式可以訪問這些數據。
(王俊美/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