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三大體系”建設

         日期:2022-06-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不僅是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也是我國學術出版人的重要職責。

          作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古籍專業出版機構,黃山書社始終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自覺肩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使命,堅持為古籍整理事業服務,為學術科研服務,為學者和廣大讀者服務的宗旨,依托自身的專業定位和品牌優勢,充分挖掘國內特別是安徽本地豐富的出版資源,在古籍學術出版、原創學術出版、冷門學術出版和大眾學術出版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為學術出版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聚焦古籍整理出版,助力學科體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分寶貴、不可多得的資源。要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古為今用、再創中華文化輝煌的寶貴資源。做好古籍的保護、整理、研究、出版,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為學術界服務,而且是為了更好地保存古籍、充分利用古籍,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

          黃山書社立足自身專業特色,結合大型珍稀文獻產品線和安徽古籍叢書產品線建設,圍繞國家出版基金、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規劃、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資金等,持續策劃了一批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版本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的典籍整理研究出版工程。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方以智全書》第一次全面系統整理出版方以智存世著作,涵蓋哲學、天文、物理、醫學、語言、文學等諸多領域,思想博大精深,部分著作內容博雜難懂,整理者不避繁難,反復推敲,精審校點,全書于引號和專名號的標點尤見學術功力。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劉銘傳文獻匯箋》采用對校、理校、補證及考辨之法,對其文獻進行整理與研究,并對相關人物、事件、地名、官職等進行注釋,對劉銘傳研究乃至晚清史、邊疆史研究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經史關系史》以時間為序,從先秦“六經”的史籍屬性與歷史思維,到晚清經史之學的轉向與新史學的出現,系統展現了傳統經史關系的整個流變過程,是海內外研究中國經史關系的第一部通史著作,具有彌補傳統經史關系研究的薄弱環節、填補學術空白的重大意義。

          堅持專精特新道路,助力學術體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黃山書社一直把原創學術圖書出版作為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堅持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向全國搶抓名家資源,加強與專家學者的深度合作,開發、打造了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原創學術出版物。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唐五代文編年史》對唐五代全部單篇文章、作者創作和生平交游活動、重要的科舉文化藝術活動以及社會政治事件按照其出現的年代逐一編年,揭示了唐五代駢、賦和散文等各文體在各個階段的存在狀況、特點及其相互影響和承上啟下的演進軌跡,以此勾勒出唐五代文的發展脈絡,填補了唐五代文編年的學術空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黃山書社在進行出版規劃時充分認識到冷僻的學術門類的重要價值,策劃出版了一些展示冷門學科成果的圖書。與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合作策劃的《西夏文<大寶積經>整理研究集成》運用“四行對譯法”,對西夏文《大寶積經》進行包括“標音”“對譯”“譯文”和“注釋”等形式的文本釋讀,主要針對西夏文字、詞和句子中所蘊含的文字通假、詞語來源、語法形式等進行闡釋。本書為幫助相關研究者進一步認識西夏語詞匯和語法提供寶貴的資料,為進一步明確西夏仁宗時期校譯經典的校經原則和校經背景提供難得的參考。《上古音略》對上古語言現象進行了全新解釋和分析,提出了很多新的構擬原則,從研究方法到使用材料、研究結論都充滿開拓的氣息,為漢語上古音研究開辟了新的境界。

          努力貼近廣大讀者,助力話語體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只有切合時代需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的學問,才能寫進群眾心坎里,發揮應有的作用。學術出版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的出版,不應被囿于象牙塔內,曲高和寡,而應該積極創新表達形式努力走進普通讀者的視野和閱讀范圍。這樣不僅能使大眾感受到學術文化的魅力,拓展視野,提升素養,而且能帶動學術研究的發展。

          黃山書社注重深入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恒魅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社策劃出版的“中國好書”《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即是將學術出版與大眾閱讀結合得很好的出版物。該書作者長期研究絲綢之路,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同時還有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資料,其中一些文物資料從未正式刊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在呈現方式上,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全面展示絲綢之路自古至今的歷史變遷,對于讀者了解絲綢之路及其沿途各城市,各國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既有學術品位又有可讀性的讀物。圖書出版之后收到了極好的讀者反響,還入選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是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科學指南,構建“三大體系”也是出版機構必須主動承擔的歷史使命。黃山書社堅持以多出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更好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為推動出版業持續繁榮健康發展,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黃山書社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