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偉大建黨精神普及傳播
日期:2022-06-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加強偉大建黨精神的普及傳播,有利于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有利于深化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的認識,具有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闡釋好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講好偉大建黨精神的故事,促進偉大建黨精神的大眾化國際化,具有鮮明時代價值。
深化偉大建黨精神學理闡釋
做好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理闡釋,是普及傳播偉大建黨精神的基礎和前提。6月18日,在華東政法大學主辦的“偉大建黨精神的普及傳播:理論·方法·路徑”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辛向陽提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源泉。馬克思主義是真理性理論,這一理論品格孕育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風范。同時,馬克思主義是具有偉大斗爭精神的理論,這一理論氣質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品格。馬克思主義也是堅定捍衛人民利益的理論,這一理論性質形成了中國共產黨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風骨。
歷史主動精神和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百年輝煌的精神密碼,且兩者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系。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永貴認為,在黨的百年光輝歷史中我們始終把握歷史主動,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人把握歷史規律,探索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要在守正創新中進一步加強偉大建黨精神的普及傳播。
偉大建黨精神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是現實的也是未來的,展現出強大的跨越時空的歷史穿透力。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科研處處長周敬青表示,不負人民是偉大建黨精神理論邏輯的原初點、歷史邏輯的起始點、實踐邏輯的落腳點,也是偉大建黨精神在時空坐標中的軸心。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發展歷程中,要繼續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
學深悟透才能涵育時代新人
要引導青年深刻領悟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賡續紅色血脈。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董慧提出,當代青年學習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既是新形勢下應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歷史方位下探索真理、提升自我的發展要求。當代青年應深刻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樹立歷史意識、世界意識、問題意識,從而貫通古今、關聯中外、創新自信,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
立足新的發展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冉認為,我們要注重對于苦難的理論敘事,增強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性和說服力,提高偉大建黨精神普及傳播的力量感。同時,要立足現實進行普及傳播,做到收放自如,正例反例相結合,弘揚主旋律。另外,我們應避免把理論傳播變成單純的結論傳播,要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創新改進傳播方法,提升理論傳播學術影響力。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將偉大建黨精神的普及傳播融入中國的文化環境和學生的實際需要,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規律,才能增強針對性,突出時效性。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嶸均表示,做好思政工作還需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育人,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二是要把偉大建黨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讓偉大建黨精神和理論回歸常識、常態、常情、常理、常行。三是要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生活,通過生活注解理論,讓日常行為遵循人性,倡導德性,錘煉黨性,把偉大建黨精神轉化為慣常、慣性、慣例,綿延不絕、久久為功。
創新偉大建黨精神傳播路徑
持續做好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普及工作,已成為重大歷史任務。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士海表示,新時代我們要繼續深入推進、發揚光大偉大建黨精神。只有當偉大建黨精神這一理論成果得到深入嚴謹的研究闡發、機制保障、文化熏染,不斷取得自我革新時,才能切中社會現實,在實踐中真正落地。
普及傳播偉大建黨精神,要注重內容的全面性和方式的多樣性,以此提高普及傳播的實效性。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徐家林認為,我們要做好偉大建黨精神的普及傳播,普及傳播馬克思主義,普及傳播黨的百年奮斗史。為了提高普及傳播的實效,既要把偉大建黨精神有機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中,也要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影視、廣播、文學、藝術等作品中,充分發揮網絡傳播的優勢。
要實現對內敘事和對外敘事的有機結合,主動向世界闡釋傳播偉大建黨精神,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衣永剛提出,我們要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話語體系。同時,要超越革命史范式和現代化范式的敘事范式,重構全球敘事范式。持續探索多模態傳播實踐,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傳播中的作用。
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深刻理解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其基本規律,不斷創新傳播方法路徑,有效融入實踐經驗,把偉大建黨精神轉化為激勵全黨全國人民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