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協同推進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日期:2022-06-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我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全面勝利,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一個重要的階段性議題。我國脫貧攻堅成果既是經濟基礎層面的“減貧成果”,也是上層建筑層面的“制度成果”;“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既內在地包含了“鞏固”“拓展”與“銜接”三項重要功能,也呈現其仍面臨情境復雜、領域多元、政策部署等挑戰。因此,政策過程的推進要堅持系統思維,亟須在“政策協同”上有效發力,從“脫貧成果”和“制度成果”兩個層面,實現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政策目標的一致性、政策手段的相通性和政策結果的同等性,進而實現政策“目標—手段—結果”關系的有效整合。

          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協同銜接

          從主體角度來看,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時期的主體和內因,也是推動整體貧困狀態發生改變的根本力量。同理,脫貧群體也就成為鞏固脫貧攻堅和減貧成果的主體性力量,需要從激發其內生動力和培養其發展能力兩個方面協同著力。

          因此,鞏固脫貧攻堅減貧成果的方向路徑就是要確保穩定脫貧防止返貧。其一,產業就業是穩定和促進主體增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要鞏固前期產業扶貧成果,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積蓄發展后勁,及時糾正并規避脫貧攻堅時期已暴露的相關風險,充分發揮市場力量,以市場機制撬動產業發展,進而實現穩就業、保就業。其二,升級脫貧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增強脫貧地區的整體發展能力。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之后,脫貧群體在生產生活等方面會面臨各種不適,要穩定保持政策供給,創新安置社區治理機制,消除潛在的后續治理風險,持續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促進改善外在發展環境。其三,針對具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要多舉措、多方面地制定相關激勵和支持政策,避免“福利陷阱”和“政策養懶漢”,充分激發群眾主體內生動力。

          鞏固制度成果與鄉村振興協同銜接

          實踐表明,脫貧攻堅戰的勝利除了政策決策和政策執行以外,制度安排與制度創新同樣功不可沒。如果說脫貧攻堅的減貧成果是可視化的,那么以治理經驗和脫貧攻堅精神為代表的制度成果,則在減貧成果形成過程中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性,可以在更多領域指導下一步鄉村振興工作。

          這種制度成果既可以表現為具體的體制機制安排,也可以內化為治理主體的精神支撐,是一個協同發力的作用體系。其一,堅持貫徹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領導機制,進一步彰顯我國的制度優勢。將脫貧攻堅中積累的治理經驗,結合現實需求運用到鄉村振興中,在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內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的“五級書記共抓振興”的工作體系。其二,在銜接期內健全常態化幫扶機制,延續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和駐村幫扶等制度安排,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外在的、基礎化的物質保障和組織保證。其三,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以“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為指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鄉村振興的時間跨度和實踐難度都遠超脫貧攻堅,也需要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撐。

          脫貧攻堅精神來之不易,是實踐與思想深度融合之后的生動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以此為契機,匯聚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扎實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偉大戰略的實施。

          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協同銜接

          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拓展脫貧成果是比鞏固工作層次更高、要求更高的任務,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直接相關,更需要進行頂層設計、協同發力,為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等目標任務做好準備。

          其一,提高產業就業的可持續性,拓展經濟成果。以特色產業為中心,長遠規劃產業結構,逐步消弭產業同質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逐漸淘汰不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的短平快型產業項目。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在省內做好縣與縣之間的勞務協作,努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其二,在穩定易地扶貧搬遷群體基本生產生活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展易地扶貧搬遷發展成果。要扶持一批對大型搬遷安置區群體就業具有良好帶動效果的創業項目,鼓勵搬遷群體自主創業、自力更生。同時,對接當地高?;蚵殬I技術院校,加強安置區的教育資源配置,擺脫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生計困境。其三,加強扶貧資產管理,拓展資產收益成果。在脫貧攻堅時期,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扶貧資產,要充分利用好現有資產,實現存量變優、增量變大,持續發揮綜合效益??煞e極探索第三方托管運營模式,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減少資產碎片化,確保資產的保值增值。

          拓展制度成果與鄉村振興協同銜接

          在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前者形成的一系列制度成果進一步拓展延伸,為治理主體將治理目標轉化為治理成果提供依托,提升其治理能力。

          其一,堅持精準思維,面向鄉村振興的實踐需求,逐步實現從精準脫貧到精準振興。“精準”思維是脫貧攻堅中的基本方略,這一科學的方法論依然適用于鄉村振興。在宏觀上加強頂層設計,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精準作出符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政策規劃。在中觀上加強政策引導,省市縣各級政府既要根據實際情況精準制定政策,更要精準執行政策,嚴防政策執行的“一刀切”。在微觀上加強政策反饋,由基層治理主體精準對接治理客體,將振興政策成效精準反饋至政策決策者。其二,以“政府—市場—社會”扶貧大格局為平臺,推動構建共同富裕大格局。市場的主要作用是將“蛋糕”做大,而政府的作用則是通過二次分配和拉動社會參與,最終獲得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下一步還需要將現有的扶貧大格局拓展至共同富裕維度。在保證市場競爭機制正常運轉的前提下,由政府引導第三次分配,規范社會公益和社會慈善,最大限度地縮小脫貧群體因個體能力造成的收益結果差異,同時輔以社會捐贈,開拓新的資源籌措渠道。

          總之,“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并非易事,既要兼顧不同層面的脫貧攻堅成果,也要考慮鞏固、拓展和銜接功能的有序結合,還要做好各方面政策的有效協同。在鄉村振興偉大戰略的實施中,政策協同成效將成為主要關切點并為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釋放更為充分的政策活力。

          (本文系全國地方黨校(行政學院)重點調研課題“后扶貧時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接續供給研究”(2020dfdxzddykt02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