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的建設與思考

         日期:2022-06-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在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史詩的搜集與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果豐碩,在國內外學界產生了巨大反響。已經取得的搜集成果和研究成果資料,包括第一手的錄音、錄像、文本和研究著述等,數量和類型相當可觀,但也存在著保存分散、不對外開放、重復收集整理等現象,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中國史詩搜集與研究成果的整理缺乏統一規范,不利于整合中國史詩搜集與研究成果資源,不利于今后中國史詩的研究、傳承與發展,也不便于各民族相互學習。一些資料面臨遺失的風險,急需進行搶救與保護。在數字技術對人文社科研究影響逐步深入的今天,運用數字化技術,開發有助于用戶學習、理解和查詢、檢索的中國史詩搜集與研究成果數據庫,是中國史詩學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保護我國優秀語言文化資源的需要。

          朝向構建中國特色的中國史詩學前行,是當下中國史詩研究的歷史使命。在這個特定的節點上,我們需要對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只有這樣才能對21世紀中國史詩學的未來進行更加切實的展望,為中國史詩研究的深入推進和可持續發展確定方向和提供堅實的文獻支撐。因此,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的建設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了中國史詩研究發展的熱點和前沿話題。構建相對全面、實用、科學、可持續增長的多語種的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史詩的搜集成果和研究成果缺乏系統性整理的缺憾,為今后中國史詩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獻資料數據庫,實現史詩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大大推進中國史詩研究向縱深拓展,更好地提升中國史詩資源傳承和保護的水平,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基礎資源平臺。同時,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可以直接展示國家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以及弘揚方面取得的實效,揭示這種實效對增強中國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起到的促進作用,對國家制定民族政策和文化發展規劃戰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以學習、查詢及檢索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的理念為出發點,參照已建立的口頭傳統資料數據庫以及相關標準、規范數據編制,建立便捷、功能較全、網絡版的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檢索系統。該數據庫將以漢文、蒙古文、藏文、柯爾克孜文、維吾爾文、彝文等多語種呈現的中國史詩搜集與研究成果集成到統一平臺上,實現其多維度、多方面檢索功能,提供互聯網公眾服務,向社會各界共享這一數字化資源,為今后研究提供翔實的文獻資料。

          任何一個數據庫的建設必須保證其數據來源的真實與客觀。為了保證數據來源的質量,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應該按照科學、統一的規劃,大規模調查、搜集中國史詩研究的相關資料,對它們進行科學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實現其數字化,以備處理。這是構建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的基礎工程,也是一項重點內容。可以通過購買、影印、拍攝、復印、田野調查、在線采集等多種途徑來全面系統地搜集中國史詩研究相關資料,包括其刻本、手稿、手抄本等紙質版本,影印、圖像庫等電子版本。以“GB/T 20532-2006 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詞類標記規范” “GB/T 26235-2010 信息技術用蒙古文詞語標記”以及藏、維、哈、彝、壯、傣文等文種的編碼國家標準和通用規范,相關數據庫及軟件開發行業規范和標準(Access2016,Oracle11G,Mongolian Editor)、相關口頭傳統數據庫建設成果、中國史詩研究前期成果中的相關劃分體系以及基礎理論等為依據,使用手工錄入、圖像保存、圖文結合、文本轉換等方式方法,經過分類、編號、錄入、編碼轉換、校對等步驟將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字化。

          對搜集到的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以數據庫格式按照不同語種設置不同分支庫,將用不同的民族語言文字撰寫的中國史詩搜集與研究成果分別構建一個分支數據庫,以不同屬性字段及其取值刻畫每一個語種的文獻資料中的具體內容,呈現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字化。各個分支庫之間能相互鏈接,每一個分支庫中初步設定為“書名”“著者”“版本”“內容提要”等屬性信息。每個史詩文本均會注明字體、大小、紙質、行數、搜集者、演唱者、搜集地點、搜集時間以及保存現狀等文獻信息。研究成果若為著作則均會著錄書名、著者、出版社名稱、出版年份,若為期刊論文則著錄篇名、著者、刊物名稱、發表年份和期數,若為碩博學位論文則著錄授予單位名稱和年份。

          對于一個數據庫來說,檢索系統的設計和功能決定了該數據庫的可用度。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將研發和設計面向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民間文學、民俗學、文藝學等多個研究領域的在線檢索軟件,將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集成到統一平臺上,在互聯網上開放取用,可供檢索、查詢和展示。為了高效利用和科學查詢中國史詩研究百年學術史資料,搭建公眾服務系統,運用Microsoft 的Active Server Page.NET語言編程開發網絡版的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檢索軟件,實現多種方式檢索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將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作為后臺數據庫,將各個分支數據庫集成在統一管理平臺上,其中每一個分支數據庫不僅可以檢索字、詞、句,而且可以多條件組合檢索,包括標題檢索、全文檢索、分類檢索、專書檢索等諸多瀏覽或檢索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的方式,其檢索結果可以直接保存下來。

          簡而言之,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遵循專業性、系統性、互通性、易用性和可擴展性的設計原則,在吸收和消化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字化研究和網絡化開發中國史詩搜集和研究信息的基礎上,運用數據庫開發理論和屬性描述方法、數據建設的理論與方法,借助人機互助手段,對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展開數據庫建設實踐,使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字化,建立一個方便實用的文獻資料數據庫,系統地展現百年來中國史詩搜集與研究的全貌,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瀏覽、下載、檢索的便利工具,搭建公眾服務系統和檢索平臺,實現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的高效利用和共享。中國史詩研究文獻資料數據庫建設還將中國史詩的搜集成果和研究成果的整理推向一個新高度,對中國史詩的普及、中國史詩搜集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傳播及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它適應新世紀中國史詩研究發展的迫切需要和新趨勢,對深化和繁榮中國史詩研究具有促進意義,也是繼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史詩研究百年學術史”(18ZDA26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