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新時代學術期刊編輯應有的辦刊自覺

         日期:2022-04-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5·17”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們的各種學術期刊應當把建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作為始終不渝的重大任務。所以首先應該積極策劃、刊登研究闡發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研究闡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特別是注重刊發結合本學科闡發馬克思主義理論問題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成果。

          

          提高政治站位 提升政治自覺

          中國社會科學院92家期刊大多是某個學科和學術研究領域公認的頂尖或權威期刊,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力。發什么樣的文章體現著編輯部的學術判斷、學術研究導向和價值導向。

          如果我們的學術期刊都是堅持鮮明的政治導向,注重學術創新,講究學術規范,學術質量一流,那么刊物對于研究者就是一種正確的導向與規約。如果長期堅持,我們的刊物對于改變那種不講政治、學術浮躁、脫離實際,空洞的、抽象的、形式主義的數字化學術游戲,那種沒有深厚、扎實的歷史意識,沒有豐富文獻和實證材料支撐的空泛之論甚至個人玄想,就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期刊編輯的價值觀,特別是學術價值觀,是特別重要的。正所謂文如其人,刊如其人。有什么樣的編輯、主編,就會有與他們偏好的“口味”“判斷”相契合的來稿。因此,期刊編輯責任重大,使命崇高,肩負著組織、引導學術發展,推動學術創新,崇優劣汰,培育新人,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樹立優良學風的重要責任。

          沒有脫離時代和社會生活的學術,也沒有脫離政治的學術研究、學術思想。我們反對毫無界線的學術政治化,但是也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把學術與政治相對立,把學術與時代、學術與現實相對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社會生活的反映。當然,這種反映不是機械、直觀、線性的,而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是非線性、非直觀的,可能是“拐了好多個彎”的曲折反映。即便如此,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認為,社會存在都能在“意識形態的回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康德、黑格爾的哲學非常晦澀,但他們依舊是德國革命、德意志民族建立現代化強大德國的哲學表達。

          學術研究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它應當具有貫通歷史、現實與時代的意識與能力。作為學術研究成果的反映者,期刊編輯應當具有深厚的歷史意識、強烈的現實問題意識和與時俱進的時代意識,要致力于打通意識形態話語、政治話語與學術話語的壁壘。其實,歷史學、考古學、哲學、文學學科中許多重大論題的研究與當前“兩個大局”時代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豐富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以及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提出“歷史自信”概念,還有歷史認知、歷史規律、歷史智慧、歷史記憶、“正史教育”等一系列概念,涉及對歷史科學的基本認識,都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并深化歷史學、考古學基本功能及研究方法論的認識。

          總之,一個好學者、好編輯,一定具有還原學術時代底色的思維穿透力。

          

          研究闡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領域,都提出了許多標志性引領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我們絕不能墨守成規、思想僵化,要致力于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要在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更加深入研究闡釋這一重要思想的科學體系、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努力在理論上開闊新視野、作出新概括。要聚焦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演進過程和內涵要求,與西方現代化道路的本質相區別;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質和優勢,與西式民主的本質相區別;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實現路徑、政策舉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對資本的監管,有效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和克服其消極影響等標志性、創造性重大思想觀點,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進行深入研究闡釋,推出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有學理深度、學術厚度的研究成果,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做好理論準備。

          

          聚焦“三大體系”建設 培養高素質編輯隊伍

          緊緊圍繞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辦刊,這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及學術期刊工作一項最基本的任務。建議專業刊物開設學科體系,特別是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專欄,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形成、豐富與建構。

          比如說,當代中國哲學、當代中國經濟學、當代中國政治學、當代中國社會學,都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淵源,它們的學術思想體系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基本問題理論和標志性的邏輯范疇?這些都需要我們的專業刊物來引導學者進行深化研究、深入討論,不斷推出重要成果。

          編輯是為他人作嫁衣的活兒。一篇好文章,從組稿到定稿、改稿、完善到發表,與作者的互動,蘊含著編輯的時間、心血,而這些都是幕后的工作,是無聲的、無私的奉獻。但編輯的作用也不盡于此。實際上一篇好文章的推出,對學術進步的推動,對學術研究的影響以及刊物影響力的形成與擴大,都凝結著編輯的勞動與付出。所以編輯是學術研究的引領者、組織者,是學術人才的培養者,是學術事業的推動者。

          所謂高素質,一是政治強。政治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高;二是懂要求,懂底線,不僅如此,還應善于將政治要求話題轉化為學術話題,策劃能力強;三是熟悉學術動態,掌握學術前沿。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判斷力,能提出十分到位的審稿意見。崇尚質量,崇尚創新。除此之外,心中還要有一幅學術資源的分布圖。如何正確處理匿名外審專家審稿意見也是個需要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關鍵還是要靠責編和編輯部自身的學術判斷,切忌把匿名審稿作為一種形式主義的游戲。四是有較高的文字與邏輯水平。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文字洗練,是對一個好編輯的基本要求。

          要做到以上,應當打造一個學習型、研討型的編輯團隊。加強團結,在學習中提高,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發揮1+1>2的團隊溢出、增益效應。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