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地方高校智庫的運行邏輯與優化路徑

         日期:2022-04-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高校智庫依托自身的人才與學科優勢,創新體制機制,積極發揮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校地共生共存的區位比較優勢。地方高校智庫主動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相結合,積極參與政府決策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助力實現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的智庫建設經驗。

          

          運行邏輯

          明晰功能定位是地方高校智庫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我國地方高校智庫大多為附設在高校內部的非實體研究機構,學校類型代表了學校的層次和獲取的資源,以及學校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不同的學校層次為高校智庫的發展提供了不同的資源和平臺。地方高校的行政、人事、財政等管理體制與地方政府密切相關,這決定了地方高校智庫更多地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新型地方高校智庫兼具高校和智庫的雙重屬性,其功能是高校職能和智庫職能的“混合體”,需要在雙重運行邏輯之間進行有效協調,發揮好人才培養和外向服務的內在關聯優勢。

          提升人才質量是地方高校智庫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新型地方高校智庫內涵發展的核心點,智庫建設的核心在于人,人才資源是高校智庫建設中的首要資源,高質量的研究需要以卓越的研究團隊為基礎。目前,國內地方高校智庫面臨的普遍問題是缺乏相對穩定的高水平專業團隊,限制了地方高校智庫的社會影響力和決策影響力,這在客觀上要求地方高校智庫應立足育人先行這一基本點。地方高校智庫人才培養的交流合作水平不高,尤其缺乏游走于東西方不同文化平臺的高水平智庫學者與專家,制約著地方高校智庫國際影響力的發揮。提高地方高校智庫國際化成果的影響力,關鍵在于提升智庫人才的國際化水平。

          優化運行機制是保障地方高校智庫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資金是地方高校智庫運行的重要保障,與西方高校智庫資金主要來源于社會和個人捐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地方高校智庫籌資渠道比較單一,政府撥款是主要渠道,來自個人和社會的捐贈非常少。地方高校智庫影響政策的通道相對單一,高校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機制有待完善,應進一步順暢成果報送機制和渠道。地方高校智庫及其公共政策的實現,不僅要與政策制定主體進行良好的互動,同時還要對公眾普及公共政策。當前地方高校的考核激勵評價機制,沒有很好地與地方高校智庫工作評價機制接軌,智庫研究成果常游離于高校成果考評體系之外,影響了智庫人員從業的積極性。交流和傳播平臺是新型地方高校智庫的有力支撐,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優化國內和國際學術交流傳播機制是新型地方高校智庫開放發展的客觀要求。

          文化價值引領是地方高校智庫個性化特色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地方高校智庫需要形成“定位清晰、結構合理、服務形式多樣”的組織形式及運行機制,實質性地提高智庫成果的決策貢獻率和社會影響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明晰高校智庫的文化使命和價值體系。然而,目前地方高校智庫處在實體化、制度化建設階段,其獨特的文化品性沒有明顯表征,這主要是因為地方高校智庫文化的特質在高校智庫發展中的價值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地方高校智庫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新型智庫,其價值定位、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地方高校智庫需要在認識和實踐層面對以上問題作出回應,促進其個性化特色發展。

          

          路徑選擇

          堅持精準定位,建立創新服務體系。新型地方高校智庫應明確自身定位,聚焦智庫的本質屬性,整合高校綜合優勢,把高校屬性與智庫屬性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個性化特色服務,開拓差異化發展路徑。圍繞現實問題、針對社會熱點積極釋疑解惑,主動介入并引導社會輿論,積極建立創新導向的服務體系。一是扎實開展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基礎理論研究,不斷推進知識創新;二是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應用研究,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咨詢服務;三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智庫人才,為智庫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四是通過公共政策教育,提高公眾的政策理解力;五是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倡導人才先行,加強智庫團隊建設。地方高校智庫應依托高校的人力資源優勢,充分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結合智庫定位、學科基礎、專業特色,聚集社會各界精英,以人才培養為基點,集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教學、社會服務于一體的高質量智庫人才先行發展體系。一是突破學校內部的學科和院系壁壘,圍繞研究課題組建跨學科、交叉學科研究團隊,以項目制的方式設置、承接研究課題,前瞻性地打造優秀決策咨詢人才的“蓄水池”,培養一批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復合型研究團隊和智庫人才梯隊。二是優化人才聯動機制,依據課題研究需要加強與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協同合作,組建跨部門研究團隊,形成一個專職兼職結合、校內校外結合、核心團隊和邊緣團隊結合的智庫人才培養平臺。三是為智庫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優先支持智庫國際化人才建設,將智庫組織納入海外人才引進計劃體系。

          優化運行機制,提升智庫工作實效。系統優化地方高校智庫內部運行機制,一是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多種渠道為輔”的多元化籌資機制,開拓經費來源渠道。政府出臺相應優惠和免稅政策,培育慈善和捐贈文化,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個人向地方高校智庫捐贈,為高校智庫活動提供資金支持。二是健全地方高校智庫與政府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借助定期互訪、人才交流、舉辦政策論壇、提供政策簡報等渠道影響決策核心層,發揮高校智庫的決策影響力。三是健全地方高校智庫與媒體、企業和學術界的互動機制,利用融媒體健全地方高校智庫與社會公眾的良性互動機制,培育高質量的宣傳文化,營造良好的智庫網絡媒體環境,提升智庫的文化傳播力、信息服務能力和輿論引導力。四是健全評價激勵機制,激活地方高校智庫人員參與智庫工作和交流的動力和活力,把地方高校智庫成果作為評價高校智庫水平和研究人員能力的重要指標。

          擔負文化使命,強化價值引領功能。地方高校智庫作為地方大學組織的有機組成部分,理應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守智庫建設的文化定位,突出其反思性價值立場、前瞻性育人先行、學研式知識創新、交互式合作協同等價值取向。地方高校智庫急需在文化高度、深度、包容度、創新度等方面有所超越,處理好自身建設面臨的適應與超越、內容與形式、共性與個性、本土化與國際化之間的關系。地方高校智庫要強化價值引領、理順發展邏輯,在功能面向、職能方式、研究范式、建設路徑等方面加強研究和探索,提升咨政建言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