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教育智庫應有新作為

         日期:2022-04-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教育智庫是推動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人力資源供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全球經濟與社會正逐漸走出低谷,但逆全球化、通脹、地緣政治沖突等相互交織,致使恢復進程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教育領域,教育與信息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加速融合,教育領域數字鴻溝進一步凸顯,以學校為平臺的傳統教育形態面臨沖擊,虛擬與現實交互成為趨勢。后疫情時代對中國教育智庫的自主力、應變力和影響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智庫建設正面臨原創理論與話語體系突破、重大教育問題響應機制建設、教育國際影響力塑造等新的挑戰與機遇,需要新的作為。

          從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中把握自身戰略定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智庫理論。這是中國教育智庫提升自主力的內在需求。在智庫建設理念上以“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導向,首要任務就是構建屬于中國教育智庫的表達方式和話語體系。新型教育智庫建設應秉持中國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擔負國家使命。新型教育智庫建設既要擺脫陳舊觀念、慣性思維的束縛,又要跳出西方智庫發展模式和教育理論的桎梏。盡管西方智庫在理論積淀、結構功能、體制機制、運作方式等方面已積累了較為成熟有效的經驗,但中國教育智庫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盲目照搬套用,需要依據國情借鑒西方智庫建設的有益經驗,汲取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養分,結合后疫情時代中國的具體教育實踐、教育智庫發展現狀,創造性地凝練并提出新型教育智庫建設的相關理論、方法及實踐形態,創造并形成既具有中國特質又能被世界讀懂的教育理論政策概念、關鍵詞和話語體系,使中國的國際教育話語權與中國的國際經濟政治地位相匹配。

          以專業能力和實踐為導向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面臨疫情防控常態化、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融合的元宇宙新態勢,為此需要提升教育智庫的應變力。教育智庫要有效應對新挑戰,意味著需要更高的專業能力和更實際的實踐導向的雙重加持。教育智庫要體現專業化與精細化,必須實現研究人員從重學歷轉向閱歷和學歷兼顧,研究內容由注重學術理論問題研究向聚焦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轉變,研究方法由傳統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向依靠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平臺等新技術綜合化轉變,研究組織形式由單學科、個體化向跨學科、組織化的協同創新模式轉變。智庫要理順自身的運行機制,提升面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和快速介入能力。教育智庫要通過自身轉型和相關機制的建立完善,確保既能在常態下開展工作,又能在特殊時期快速開展教育政策研究和咨詢。后疫情時代,教育智庫要在在線教育、教育均衡發展、“雙減”政策等教育重點領域、特色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開展的研究應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思想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教育智庫專業能力的形成需要培養、造就一批對教育事業懷有深厚感情、扎根教育實踐的領軍人物和高水平研究人員,我國高水平綜合類高校、師范類高校和高端智庫應積極承擔起培養教育智庫高級專業人才的重任。同時,教育智庫可重視與高等院校、其他智庫、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協同培養專業人才,推動教育智庫、政府之間專業人員的有序流動,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撐。教育智庫應努力讓研究成果轉化為黨和政府的決策,讓方案轉化為實際行動,讓智庫的聲音轉化為社會共識,推動教育實踐走向深入,引領經濟社會教育的發展與進步。教育智庫還應積極闡釋國家教育大政方針,解讀教育政策,研判社會輿情,及時客觀評論社會熱點及公共事件,增進人民群眾對政策的認知,形成政策合力,真正發揮政府和民間溝通橋梁的作用。

          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塑造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智庫具有對外交往、引導國際輿論的特殊功能,與官方外交部門互為補充,是開展“二軌”外交的重要力量,理應在參與全球治理、開展公共外交、塑造國際影響力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教育智庫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參與者,應在全球教育治理領域充分彰顯自身獨特價值。教育智庫應該依托高水平教育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性教育議題的設置、研究和交流合作,塑造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新型教育智庫要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及全球教育變革的宏觀背景下,把握中國教育的戰略定位,廣泛傳播中國的教育實踐經驗和政策主張,增強在國際教育媒體和國際組織平臺的話語權,把中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張有效傳播出去。在全球抗疫的特殊時期,新型教育智庫應主動引導教育領域的國際輿論,充分利用國際媒體、社交網絡和平臺增進國際間的溝通與理解,促進全球教育合作深化與全球教育秩序恢復,推動全球教育治理機制和體系創新。新型教育智庫要善于借助國際學術期刊、媒體、社交網絡等平臺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多有力的聲音,傳播中國教育領域抗疫的真相。同時,新型教育智庫應推動中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研究及在國際層面的成果傳播,包括開展教育對外援助、面向全球提供在線教育公共產品、與各國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等。新型教育智庫,尤其是一批代表國家水準的高水平教育智庫,需要盡快設立或擴充海外分支機構,與我國駐外使領館密切合作,形成系統的全球研究與信息網絡體系,配備研究隊伍;整合當地的專業力量,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在國或地區的社情民意,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體系改革開展接地氣的研究以及各國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育智庫作用的發揮離不開黨和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統籌謀劃與政策支持。政府應加強對教育智庫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教育智庫參與公共外交的體制與機制,支持教育智庫建立與國際知名智庫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機制,建立特殊時期教育智庫介入公共事務的快速響應機制,為教育智庫及學者提供或開放國際社交、輿論平臺,出臺政策支持智庫國際化進程。未來,教育智庫應在國家教育治理和全球教育治理層面發揮更加積極而富有建設性的作用。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過程中,教育智庫也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不僅需要“有福同享”,更需要“有難同當”的互助精神和實際行動。中國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與世界各國一樣面臨教育改革的挑戰,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中國教育智庫可以把國內教育抗疫、教育改革與發展、參與全球化進程等真實問題客觀地加以呈現,爭取世界各國的共情與理解,為合作共贏做好民心相通的鋪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教育智庫的責任與擔當。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溫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