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建設

         日期:2022-04-1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資源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為39.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6%。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8%。可以看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疫情沖擊下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開啟了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至10%,初步建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等發展目標。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目標,如何加快構建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已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般來說,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近些年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助推了數據要素市場的構建。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報告(2020—2021)》指出,我國2020年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了545億元,“十三五”期間以數據采集、數據儲存、數據加工、數據流通等環節為核心的數據要素市場增長迅速。雖然我們已經在數據確權、定價、交易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方面仍存在著不少堵點,面臨著艱巨挑戰。

          以技術創新為著力點推動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在數字經濟大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正在給社會生產方式帶來深刻變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不斷涌現。面對海量數據資源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在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過程中,數字資源體系建設尤為重要,而加大數字技術創新則是其關鍵著力點。近年來,5G、人工智能等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為數據要素流通創造了良好的基礎環境。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規模較小、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這就需要繼續加大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應以數字技術為牽引,提升基礎數據資源質量,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數字基礎設施立體網絡體系。同時,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應注重地區間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均衡性,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各地區產業發展特色,做好統籌規劃,以期實現在均衡中發展。

          以制度建設為重要抓手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是指數據要素從計劃配置向市場配置轉變的過程,而加強制度建設是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核心。在數據要素市場轉型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應努力破除行政壁壘、健全數據要素市場的相關制度,推動數據要素在市場上的優化配置。考慮到數據要素市場的共性和特性問題,應在制定好數據要素市場基礎制度的基礎上,通過特定制度或細則加以補充和完善。針對數據具有無形性、可復制性、可共享性等特征,對數據確權、定價、交易等環節加以規范,制定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建立數據質量管理機制和研制數據標準,并將其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相對接,這將有助于數據要素在全國乃至于全球規制下自由流通和配置。當前,我國的數據管理仍存在責權不明、多頭管理等問題。應建立健全各級數據綜合管理部門,制訂或完善數據開放共享的相關法律法規,并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分類分層推進。考慮到不同行業數據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等現實情況,在繼續完善《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還應完善數據分級分類安全保護制度。例如,考慮到醫療、交通等民生領域數據的重要性,可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在保障信息安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調動科研院所等機構積極參與數據價值開發,為后續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全面推廣積累經驗做法。

          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的建立離不開數字技術創新和數據要素市場制度創新。當前,我們應努力實現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同頻共振,優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助力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發展格局下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理論邏輯與經驗證據研究”(21BJL04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