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第七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舉行

         日期:2022-04-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春燕)4月16日,為紀念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博士后制度實施30周年,第七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主題為“中國區域法治的理論與實踐”。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孫謙,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其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李金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局長趙芮,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莫紀宏等出席開幕式。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聯合黨委書記陳國平主持開幕式。

           培養高層次法治人才

          孫謙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博士后制度作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獨具特色的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培養制度,是新時代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支點。區域法治是國家法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國家法治創新發展在區域中的生動體現,與國家法治價值相通、目標一致,共存共融、共進共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順利實施,必須高度重視區域法治發展。廣大博士后應不負偉大時代、躬身偉大實踐,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學、研,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為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王其江在致辭中表示,論壇以“中國區域法治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實踐性和理論性。對于區域協調發展法治保障問題,他提出了以下五點思考:第一,加強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法治保障,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第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第三,區域協調發展必然要求法治統一;第四,區域協調發展法治保障需要央、地共同發力;第五,區域法治是地方法治通向國家法治的重要路徑和方式。

          李金生指出,本屆博士后論壇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聚焦中國區域法治的理論與實踐,為業內博士后搭建起交流學術思想、展示學術成果、向專家和同行學習的平臺,將會對博士后開闊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思想、提升創新能力發揮重要作用。希望與會博士后以此為契機,不忘初心,努力拼搏,在科研創新之路上實現更多突破。

          趙芮表示,希望廣大博士后和法學研究者不辱使命、加倍努力,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總結我國法治體系建設和法治實踐經驗,講好中國法治故事,提升我國法治體系和法治理論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為繁榮和發展中國法學研究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莫紀宏回顧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培養博士后人才的歷史。他表示,實踐證明,依托科研機構培養以博士后為主體的高端法學和法律人才,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的重要途徑。在新發展階段,博士后培養要開拓創新,繼續優化培養機制和培養方式,努力為新時代國家高層次法治人才培養作出應有貢獻。

           推動中國區域法治研究

          專家專題演講環節,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呂忠梅,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公丕祥及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季衛東先后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李林、陳甦分別進行了點評。

          呂忠梅從四個方面對粵港澳大灣區民商事法律與司法規則銜接進行了思考:一是要從基本法律的解釋方面進行新定位;二是建立新機制,成立專門決策機構;三是設立新規則,建立深度合作區試點;四是夯實新基礎,改善法治環境。她表示,應該以改善制度供給為根本出發點,研究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以制度型開放為著力點,關注民商事領域與體制機制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管理模式等規則的銜接。

          公丕祥從三個方面對新時代的中國區域法治發展進行了分析。第一,要深刻把握推進新時代中國區域法治發展的內在必然性。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進程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和地理等諸方面條件和因素的深刻影響,有著獨特的歷史特點。第二,要深刻把握區域法治發展的深刻內涵。區域法治發展現象,是以行政區域為基本空間單元的區域法治和跨行政區域為基本空間單元的區域法治的有機整體。第三,要深刻把握推進新時代中國區域法治發展的重點任務。一方面,要深入推進以行政區域為基礎控件單元的法治建設;另一方面,要推進以跨行政區劃為基礎的區域法治發展。

          季衛東對“元宇宙的交互關系與法律秩序”進行了闡述。他認為,借助多重世界模型,可以發現互動關系和溝通對于人類數字化生存方式的深遠意義。元宇宙呈現出眾多小宇宙各自解讀所造成的敘事“根莖”結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接口革命所形成的數字式關系秩序與模擬式法律秩序之間交叉嵌入、密切耦合現象。在元宇宙的虛擬與現實交融過程中,存在根據交換構想重新進行理性設計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從主體交互的有序化機制歸納出數字時代的基本法學命題。這些新的法學命題表明,伴隨著消費者主權和分布式自治組織的確立,元宇宙將帶來秩序原理的大轉型。

          專題交流環節,與會博士后分別圍繞“區域法治的法理展開”“區域法治的典型樣態”及“大灣區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等主題發表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洪雷在閉幕致辭中表示,希望法學博士后繼續推進區域法治研究,正確認識研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握目前學術研究的良好機遇,以高質量區域法治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動法學研究事業創新與發展。

          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承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珠海經濟特區法治協同創新中心、《法學研究》編輯部、《環球法律評論》編輯部、《國際法研究》編輯部共同支持。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法學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