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冬奧遺產,續寫“后冬奧時代”的文化自信
日期:2022-04-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順利落下帷幕,作為“雙奧之城”的北京向世界呈現了“簡約、安全、精彩”的冰雪盛事。當五環旗下匯聚五洲賓朋,當“中國風”與“冬奧范”相遇后迸發出的“冰雪奇緣”,折射出更加堅實的文化自信,詮釋著新時代中國的從容姿態,傳遞出中華兒女與世界人民“一起向未來”的共同心聲。中華文化的魅力收獲來自世界的掌聲,為繼承冬奧遺產,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寶貴經驗。
北京冬奧會創造性地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再次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現文化魅力。
立春日,開幕夜,四季始輪回。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設計,將中華文化的瑰麗與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投射出中國人的生命觀、價值觀?;鹁妗帮w揚”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黃河之水”傾瀉而下極具浪漫色彩,五環“破冰而出”彰顯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懷。
賽場內外,盡顯東方意蘊。冬奧會的服裝元素取自《千里江山圖》,圍繞“山河映朝霞”“河山初春霽”理念設計;滑雪、滑冰賽場靈感源自于敦煌壁畫中“飛天”元素。北京冬奧會的金牌設計獨具匠心,“同心”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同心圓玉璧,與北京2008年“金鑲玉”的設計一脈遙相呼應,體現了“雙奧之城”的文化傳承,同時融入高科技手段,專門研發水性硅烷改聚氨酯涂料,既充分保護獎牌,又符合環保理念。獎牌的綬帶,既延續了2008年奧運會“燒不壞”的傳奇,又增加“先織后印”的工藝,為綬帶配備了精致的“冰雪紋”。獎牌借助現代科技展現著傳統文化之美,表達了中國與冰雪運動的“冰雪奇緣”。
“新”的背后,彰顯深層次的文化自信。傳統元素與冬奧會的理念融合,詮釋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遠不止于此,已經融入到北京冬奧會的很多細節中: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分別以“國寶”大熊貓和象征節日喜慶的燈籠為原型,且各有美好的寓意。從服裝到配飾,從競技場到頒獎舞臺,讓全世界的觀眾為之驚艷。傳統元素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北京冬奧會以冰雪賽事為契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冰雪元素融合,續寫文化自信的“冰雪奇緣”,每一個細節都在傳遞“這就是中國”的聲音,讓世界看見更從容自信的中國。
在現實層面,文明互鑒,攜手向未來。理性看待中西文化差異,在世界文明互鑒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庸》中“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敝腥A文化閃耀冬奧舞臺,中國也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兼容并蓄,充分吸收外來優秀文化,講述著與世界的“美美與共”。歷史上的幾次民族大融合,都為中華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增添了新的色彩。自信不是自負,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并不是唯我獨尊,而要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礎上,讓民族性更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
在傳統中找尋力量,做好傳承和延續,繼承冬奧遺產,續寫文化自信的“冰雪奇緣”。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言:“奧運會總是搭建溝通的橋梁,絕不會筑起一道道高墻。奧運會讓我們保留多樣性的同時,把我們團結在一起。”團結合作、命運與共,這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初衷。以冬奧會為契機,讓中國與奧林匹克偕行,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澎湃動力。
(本文系河南省高教教改與實踐重點項目“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導師隊伍建設的互動關系研究”(課題號:2021SJGLX061Y)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ㄗ髡呦堤旖蚬I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