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新發展理念助推智庫高質量發展

         日期:2022-04-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與此同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全過程,確保“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堅持創新發展,增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內生動力。一方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構建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打造智庫專職人員與兼職人員相結合的合理化人才結構。鼓勵智庫人才敢于在議題設置、概念供給、理論應用、研究范式、價值追求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創新,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思想理論體系,全面提高中國智庫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實現我國智庫水平由跟跑到并跑、由并跑到領跑的轉變。另一方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在貫徹創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中應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社會發展的瓶頸、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等,強化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核心問題研究。對國家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長期性問題等進行攻關,切實解決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以及影響國計民生的突出問題;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創新體系,以智庫重大創新成果為引領,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勇闖創新“無人區”,在創新上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做到人有我強、人強我優,增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整體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堅持協調發展,暢通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內外脈絡。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協調。一是智庫內部的協調。要找出自身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把短板做長,把長板做優,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通過做優長板增強發展后勁。二是同類別智庫間的協調。要找準自身定位,了解同類別智庫的基本狀況,加強溝通和交流;倡導并實踐跨學科、跨團隊協作的全鏈條研究新范式,避免“單兵作戰”與“單打獨斗”,克服分散、低效、重復的弊端。三是國內智庫間的協調。要做好智庫專項支持平衡化、協調化、合理化,充分發揮不同類別智庫的“特色”,同國家大政方針相協調,同國家戰略需求相匹配,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適應;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建設,強化團隊協作、優化專業學科聯合攻關,消除智庫之間的障礙與壁壘,彰顯“1+1>2”的組合效應,形成不同類別的智庫目標一致、相得益彰、齊頭并進、萬馬奔騰的生動局面。四是國內智庫與國際智庫間的協調。要緊跟全球智庫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加強國家間、區域間、洲際間智庫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智庫議事協調機制,善于彌補國際智庫研究的空白,在重大議題上發出中國智庫聲音,在重要問題上加強與國際智庫的合作。

          堅持綠色發展,突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生態效應。就國內層面而言,“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我國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比如,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為了扭轉這樣的狀況,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必須胸懷“國之大者”,發揮應有作用。要大力建設一批圍繞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開展深度研究的智庫,在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約束和激勵并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多方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等方面下真功夫,出真成果。發揮智庫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作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助力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就國際層面而言,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還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大力助推清潔發展和綠色轉型,促進綠色治理現代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應致力于為全球提供更多綠色公共產品,共同打造綠色“一帶一路”,貢獻中國智庫智慧和中國智庫方案,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借此展現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開放發展,增添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活力要素。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發展壯大,就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開門辦智庫。第一,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提高站位、拓寬視野。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國內智庫與國際智庫的合作,加強跨學科智庫之間以及跨類別智庫之間的合作,與世界卓越智庫交流經驗,以研討、交流、合作、共建等形式與國際智庫形成聯動機制。第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學會“引進來”。要建立健全開放的智庫人才培養、使用與管理體制機制,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在此基礎上,善于吸納國內優秀的人才,引入國際上的杰出智庫人才,形成能上能下、能出能進、能中能外的智庫人才開放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三,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積極“走出去”。要把脈智庫國際市場的發展態勢,了解國際智庫發展的“行情”,進入國際一流智庫交往的“圈子”,摸清國際智庫運行的“路子”。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通過外在壓力激活內生動力。要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不斷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國際話語權,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共享發展,彰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現實價值。首先,在共享的范圍上,一方面,要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新發展階段的要求和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直面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供給國內國際重大戰略需求。另一方面,要聚焦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智庫產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在共享的方式上,要多種多樣。要建設能夠分析利用和共享流動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數據庫體系,搭建智庫成果共享平臺,創新政府采購、付費訂制、免費共享等智庫成果轉化形式;在組織召開研討會、座談會、定期發布研究報告的基礎上,既可以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內參等傳統媒介形式,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視頻等網絡媒體形式,拓展和豐富智庫成果的傳播渠道,讓大眾更好地認識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作用。再次,在共享的效果上,要實現“需求—供給”和“應用—反饋”的動態平衡。一是加強智庫成果生產部門與成果應用部門之間的聯系。促進智庫成果與社會需求的有效銜接,以需求端帶動供給端,以供給端回應需求端,實現“需求—供給”的精準互動。二是注重智庫成果應用后的跟蹤反饋。智庫成果實現應用并不是終點,應用效果的情況需要反饋給智庫,智庫通過反饋結果需要進一步改進與提高,從而不斷提升智庫成果的質量,建立起“生產—供給—應用—反饋—完善”的良性循環。最后,在共享的限度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研究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而每個領域對智庫成果共享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要把握好共享的限度。對于那些有助于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該共享且允許共享的,要通過合理合法的程序進行共享;對于那些涉及國家重大核心利益的、不該共享且不允許共享的,堅決不能共享。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的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承擔新使命,做出新作為,開創新的發展前景,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