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人文社科素養決定勞動者職業發展前景

         日期:2022-03-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本報綜合外媒報道 3月18日,大學要聞網站刊發了加拿大智庫加拿大咨議局的最新報告《失去的機會:衡量加拿大勞動者技能缺失中未被察覺的價值》。報告提到,2020年,加拿大勞動者因缺乏相關技能而遭受的損失價值約為250億加元,相當于GDP的1.3%。

          報告顯示,加拿大勞動者缺乏的35項技能中有20項與“軟技能”和“人際技能”有關,其中包括積極傾聽、批判性思維、閱讀理解、演講、協作等。這一分析表明,近年來,盡管加拿大政府重視對勞動者進行經濟和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培訓,但在人文科學領域方面的培訓明顯存在不足。對此,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洛林·伯達爾(Loleen Berdahl)建議,應從大學和雇主兩方面著手解決該問題。

          伯達爾表示,勞動者擁有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的技能是非常關鍵的,其中包括批判性思維、寫作、演講、閱讀理解、洞察力等。目前,加拿大一些大學未能將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學習成果與職業技能發展聯系起來,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忽視了對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學習。其實,當前科技行業里,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背景的畢業生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科學。大學應該在其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增加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選修課程,設立跨學科合作項目,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互動和聯系。此外,還應在教學中增加學生社會實踐機會,盡早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

          在伯達爾看來,大學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就業所需的各項技能,但還應該從雇主層面提升對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軟技能”的認可。在招聘過程中,雇主通常在聘用崗位上羅列各種硬性技能要求,卻忽略了對勞動者的人際交往、溝通、協作等“軟技能”的考察。雇主應將勞動者的“軟技能”作為招聘的優先條件,然后考察應聘者的硬性技能,這樣才更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總之,只有大學和雇主雙方共同發力,才能解決加拿大勞動者“軟技能”缺失的問題。

          (趙琪/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