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學習明理】在深化“四史”教育中堅定歷史自信

         日期:2022-03-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1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堅定歷史自信”并作出深刻闡釋,強調“這次全會《決議》充分顯示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信,向黨內外、國內外展示了一個百年大黨的清醒和成熟”,并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在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于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自信的重要論述,是在堅持唯物史觀和大歷史觀前提下準確把握歷史規律作出的科學研判,是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繼續把握歷史主動的指路明燈。歷史自信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奠定了深厚的實踐底蘊,是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接續奮斗、勇毅前行的信念基礎,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前提。

          歷史自信是在歷史實踐中沉淀下來的一種精神狀態。堅定歷史自信也必須建立在歷史實踐基礎之上,否則將陷入唯心主義的邏輯泥淖。關于堅定歷史自信的實踐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指出,“歷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律的把握越深刻,黨的歷史智慧越豐富,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歷史學習和總結,注重從中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弘揚優良傳統和精神品質,從而獲取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能力和信心。中共中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四史”宣傳教育,科學總結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形成黨的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歷史自信進一步增強。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堅定歷史自信,就必須繼續深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機制,進一步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堅定歷史自信要通過“四史”學習把握“理論密碼”。人類歷史發展的主題主流主線被掩蓋在各種紛繁復雜的表象之下,只有掌握科學的理論,站穩人民立場,才能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把握歷史發展的深層次規律,才能更好地堅定歷史自信。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直努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國的歷史與現實。正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黨對于中國的基本國情才有了深刻的認識,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運用也日益嫻熟,因此,得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正確推斷中國的發展前景,正確分析各個歷史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從而制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黨正確判斷中國歷史發展和前進方向的理論工具。堅定歷史自信就要深刻領悟“四史”中貫穿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這是黨領導人民不斷成功背后的“理論密碼”。

          堅定歷史自信要通過“四史”學習把握“經驗密碼”。黨歷來注重對歷史的反思,通過系統回顧歷史進程,正確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全面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并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黨更好應對挑戰提供有效借鑒。對歷史經驗的全面理解和科學把握,是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的重要條件。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系統總結了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這“十個堅持”的歷史經驗,是黨和人民在百年奮斗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繼續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根本遵循,進一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堅定歷史自信就要深刻理解把握“四史”中蘊含的“十個堅持”歷史經驗及其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作用機理,對具體史實背后的歷史經驗進行深入挖掘,并通過史實載體加深對歷史經驗、歷史智慧的切身感受與深入理解,這是黨領導人民不斷成功背后的“經驗密碼”。

          堅定歷史自信要通過“四史”學習把握“精神密碼”。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孕育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并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中國共產黨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這是黨和人民的精神財富,對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歷史自信的強化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堅定歷史自信就要深刻理解把握“四史”中蘊含的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品質,挖掘我們黨在歷史中一以貫之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優良傳統、心理意識、精神狀態等,這是黨領導人民不斷成功背后的“精神密碼”。

          總之,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是歷史認知,科學的歷史認知離不開“四史”中的豐富史料支撐。我們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持續鞏固深化“四史”學習教育,深入挖掘汲取蘊含其中的“理論密碼”“經驗密碼”“精神密碼”,堅定歷史自信,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

          (作者系西藏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